返回第1624章 曹子建--长春侯!(2 / 3)  大魏能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还是说遗令本身有问题?’

    知父莫过子,遗令的口吻很像父亲的,可模仿的再像,终究不是真的,一个大胆猜测出现的曹植脑海中,急忙目视身侧的姐夫,希望知道答案,后者只给予一个神秘莫测的微笑!

    奸雄临终之时,真的给了萧逸一道遗令,让他保护好曹植、以及其他子嗣们吗?

    当然不可能了,奸雄为防备萧逸篡权,一连安排了三道‘枷锁’,又岂会给他空白遗令,那不是太阿倒悬了吗?

    不过有句名言说的好:‘自己动手,要啥有啥,实在没有,那就去抢!’(这是谁的名言……)

    之前在定军山中,偷偷的干掉了夏侯渊,还得到了两道先王敕令,其中一道是要夺兵权的,已经彻底销毁了,另一道还是空白的,用金雕送到了萧逸手中!

    萧逸本想留做一记‘杀手锏’,关键时刻再拿出来的,没想曹丕如此狠辣,让人持敕令、圣旨到了邺城,非要置曹植于死地!

    无奈之下,只好发扬公德心了,写了这道册封曹植的遗令,让他到东北安家落户去,从此不准踏入中原半步,远离了政治斗争,也就远离了危险!

    另外吗,从民族大义上考虑,东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可是汉家人口非常之少,一直被鲜卑、乌丸、夫余、高句丽等部落控制着,还经常的派铁骑入侵,骚扰大汉东北疆域!

    当年征伐辽东之战,把这几个部落打的元气大伤,还抢占了大片的领土,可是因为距离太远了,兼之人口严重不足,一直没能建立起有效的统治。

    如果放任不管的话,过上几十年,几只‘野狼’恢复了元气,东北边疆怕又要烽火连天了,朝廷再派大军远征,又免不了兴师动众,苦了黎民百姓!

    因此萧逸灵机一动,册封曹植为长春侯,让他领着妻子儿女、部下属员,还有一些平叛过程中抓住的、罪恶不太大的俘虏,统统发配东北戍边去,开垦土地,抵御外患,为华夏民族开拓生存空间!

    以曹植的聪明才智,对付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野蛮人,还不是手拿把攥的事吗,如此内部矛盾解决了,外部威胁也铲除了,可谓是一箭双雕!

    “虽有先王遗令,可是陛下亦有圣旨,临淄侯最好还是……算了,咱们走吧!”

    另一边,辛毗郁闷成苦瓜脸了,从古至今,儿子是不能抗拒老子的,先王曹操的遗令一出现,曹丕的敕令就成了废纸,再没有任何意义了!

    如果曹丕坚持己见,还非要召弟弟入朝的话,那就是大忤逆不孝了,轻则受世人唾骂,重则王位动摇呢,以曹丕的狡猾性格,是绝不会冒此大不韪的!

    万幸的是,自己是带着敕令、圣旨一起来的,曹植凭着先王遗令,可以抗拒兄长的敕令,可是身为大汉臣子,他总不能抗拒皇帝圣旨吧?

    圣旨让他入朝做太仆,他就得乖乖的遵旨,否则就是违背天子,意图谋反,照样人头落地的罪名……辛毗再次露出了冷笑,却很快再次凝固住了!

    因为萧逸掏出一块金牌,长五寸、宽三寸、厚五分;通体由黄金打造,两侧刻有云龙纹饰,正面八个古老篆文:‘虽无銮驾,如朕亲临!’

    中平六年,萧逸进宫面圣,陈述平定匈奴三策,汉灵帝龙心大悦之下,特意赏赐了这块金牌,准许萧逸自由进出皇宫!

    汉灵帝的本意,是想好好培养一下萧逸,让他做储君的股肱之臣,可惜这步棋还没走完,灵帝就龙驭归天了,接近着就是天下大乱……

    二十多年以来,萧逸一直珍藏着这块金牌,尤其是上朝、或者进皇宫的时候,必然要带在身上,如此就免了下跪之礼,偶尔还能摆一摆架子,训斥那位不听话的公主几句,满足下小男人的自尊心!

    天大地大皇帝最大,可是皇帝的权势再大,也得听老子的不是,先帝的金牌一出,当今皇帝的圣旨也就没用了。

    辛毗什么也没说,捧着敕令、圣旨出了铜雀台大殿,带着随从们乘船渡漳水,直接回许昌城去了,一刻钟也不愿意多久,生怕自己会气的发疯--这样的对手,实在太可怕了!

    ………………………………

    常言道:事不宜迟,迟则生变,为了防止再节外生枝,就在第二天一早,曹植就辞别了母亲,踏上了上任的道路!

    萧逸早把一切安排好了,曹植的妻子儿女、部下随员共计上万人,早就集合在邺城以北,一座军营之中了,还有充足的粮草、衣物、兵器、车马等物资!

    又准备了两千名手艺人,有木匠、铁匠、篾匠、陶瓷匠、泥瓦匠、制纸匠、小炉匠……三百六十五行,几乎全都占齐全了,有了这些人的帮助,到了东北就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此一去山高路远,子建多多保重吧,到了东北好好经营,粮食、兵器、布匹之类,我会让幽州官员支援你的,确保无后顾之忧!”

    “多谢姐夫救命之恩,小弟没齿不忘,子孙亦永感恩德,愿立誓永驻东北之地,再不踏入中原一步,不过临行之际,小弟还有一事相问?”

    “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