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0章 砸锅(十二)(2 / 2)  革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消息中因为有许多水利设施建设,地方粮食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谦觉得自己非得去看看才能安心。

    如果是赵谦一个人出发,那就成了钦差大臣,赵嘉仁当然不会让赵谦这么招摇。所以赵谦是作为农业部视察组的成员出行,这边带队的就是杨耀。

    有过一起听课的经历,赵谦知道杨耀在老爹心帜份量。两人出发前长谈一番,赵谦很喜欢杨耀率直的个性,谈到的内容也颇为率直。

    老爹赵嘉仁不信鬼神,自然不会遇到自然灾害就下罪己诏,以‘天人交感’这么一个理由来巧妙的表示皇帝知道人民受苦了,皇帝努力了≡官家提出的理由是‘小冰河气候’,在小冰河气候下的低温导致空气中湿度降低,北方寒冷的高气压力量增强,导致来自南方的降水被向南压缩。不是地球上的水减少了,而是抵达大宋远离海洋地区的水份减少了。

    在气候根本问题上达成一致后,两人很快有了视察的共识。首先就是地方上有没有理解到这些物理现实,其次则是有没有根据物理现实与本地农业情况采揉应的解决办法。

    视察组的核心人员达成了一致,视察组的会议就是统一思想认识≡谦以前觉得开会非常容易各种扯淡,现在终于明白为何会扯淡∠爹很早就喜欢搞各种学习,以至于有人抱怨说朝廷会多♀种学习的目的是让大家明白到底面对了什么局面,如果下面的官员还是相信大地是平的,太阳绕着大地转。引发打雷的是雷公电母,掌管下雨的是雨神和龙王♀工作就没办法搞了!

    工作组里的人员都很年轻,平均不到三十岁。从专业知识考试上,人人都合格。不过杨耀并不满足于这点,他请赵谦出了个水利方面的考卷≡谦对此鱼异议,“水利专业很复杂,特别强调因地制宜。我对河南的水力环境不了解,让我出题只怕会驴头不对马嘴。”

    “不怕。”杨耀自信的说道:“咱们进行基础考核。不管是南方北方,最基本的东西都该一样吧。打井的出水量,修水渠的一些关键点,还有沿途蒸发量。搞视察总得明白这些基本理念吧。不这么搞,下面的官员瞎咧咧,吹的越大,反倒更容易糊弄人。”

    听完这话,赵谦心中冒出‘酷吏’这个词。随着老爹这些年宣传秦汉第一帝国的制度,酷吏也被用得越来越多。更妙的是,这个词越来越接近最初的本意。在汉朝覆灭之后,酷吏就变成了苛刻对付百姓的词。譬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或者是杜甫的石壕吏中写,‘夜宿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当然,老爹对此的评论并不主张抨击这些恤,赵谦记得老爹原话是,‘石壕吏来抓役,不是把人抓去给地方豪强干活,也不是给藩镇军镇效力。而是给河阳军队提供支援♀说明虽然杜甫那时候国家能动员的人力物力已经非常孱弱,至少基层组织体系还没崩溃。’

    但是在酷吏这个词刚出现的时候,被称为酷吏的家伙们可没有这么低级。西汉初年,朝廷倡导“无为而治”,导致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譬如济南郡的瞷氏家族,仗着宗族户多人众,称霸地方,屡与官府作难。地方官循于常法,“莫能制”。

    最早被称为酷吏的郅都登场了♀位兄台做事简单明快,既然‘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达到了堪比战国时代的水平。郅都就针锋相对采取了以暴制暴的手段。他到任之后没有打招呼也不走过场,直接捕杀瞷氏,推行严法,开西汉以严厉手段打击豪强之先河。更直白点说,就是这位兄台治下每年都要杀掉一定数量以上的豪强。

    瞷氏首恶被诛,“余皆股栗”,不敢再与官府对抗。加上针对豪强们实施‘无法图天’的杀戮,郅都在任一年多,“郡中不拾遗”。郅都雷厉风胸打击济南豪强,影响极大,周围十几郡太守对他衷心敬服,视他如上司。

    之后西汉出了许多酷吏,每一名酷吏都只针对豪强。不仅每年处决掉的数量必须达标,非得杀足杀够不可。还不滥竽充数,他们不是充当豪强的打手,替大豪强除掉欣强。而是动手就从最大的开始杀。文景之治中汉景帝很大程度就是靠这帮酷吏们帮助完成的。

    现在赵谦看杨耀这姿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