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章 头如雨(一)(2 / 2)  革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些不出来的理由更简单,赵氏皇帝自己都投降了。若是依照叛国罪诛灭九族的话,赵嘉仁自己就在株连范围之内。

    即便不谈赵氏,赵太尉的一个陈姓表舅,是赵太尉母亲的堂兄,他也因为贪生怕死,在蒙古人攻到湖北的时候投敌了。株连九族的话,赵太尉也难以幸免。

    不仅是赵太尉,刑部尚书司马考也有亲族投敌。整个大宋的进士家族之间互相联姻,此次蒙古南征导致的临安总投降。让整个大宋的统治阶级中三成投降,剩下七成中有六成当了不坚定份子。坚持不投降的人中间,很多也不是他们如何的坚定,而是赵太尉当时在岭南有绝大的力量,蒙古还没能攻打岭南。

    司马考并没有想为那些人求情的打算,在处于危险之中的阶段,司马考心中也沸腾着杀宋奸的激情。见到刘整等人被吊死,见到宋军杀的蒙古军尸横遍地,司马考心中是极为欢喜的。随着宋军开始恢复强势地位,司马考发现自己对杀戮的激情也迅速下降。杀死敌人和杀死弱者不是一回事。

    所以司马考现在很认同赵太尉到都没制定株连规矩的冷静,也开始对赵太尉提出的信司法理念的有了兴趣。当然,此时司马尚书要做的就是制订一个能够交代过去的办法。

    看着下属不反对,司马考道:“那就如此吧。我现在就命人写公文。”

    很快,刑部的公文在整个临安都都知道了刑部要有大动作。大家不敢找刑部话,自然就跑去找赵太尉项。事关宋奸,所有人当然是可以放声大骂的。到了事关自家亲戚的时候,无论如何都得出来几句好话,至少看看能否让亲戚免于死罪。

    连司马考都知道不见客,赵太尉当然也知道。而且赵嘉仁突然觉得自家爹妈其实很有趣,他们从过年开始就搬到了赵嘉仁的后乐园来住。当时老两口的目的不是为了躲人,而是他们偏心,想把他们的房子留给赵嘉仁的二哥赵嘉礼。没想到现在居然歪打正着,两人在赵嘉仁府里,外人也不敢来骚扰他们。

    即便如此,赵太尉也不能放松。他又在政事堂机关报《大宋日报》上写了篇文章,讲述了宋奸的危害,以及对宋奸绝不放过的理由。但是赵嘉仁同样笔锋一转,对法律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立场讲了一番。虽然没兴趣的人大概不明白,可那些有兴趣的人就应该能够明白,赵太尉会秉承只惩处犯罪者的法理基础,不对那帮亲属们动手。

    除了弄完这边之外,赵嘉仁还对肃奸委员会下令,对于官员加强盯梢。担心自己被株连是一码事,试图营救宋奸是另外一码事。看着丁飞离开,赵嘉仁就把徐远志给找去了。

    “徐尚书,我想建立律师制度。”赵嘉仁开门见山的道,同时把律师二字写给徐远志看。

    “律师?”徐远志完全无法理解是怎么一回事。

    赵嘉仁就把律师的工作范畴讲述了一下。徐远志听完之后就问,“这是司马考他们刑部的事情,太尉为何要与我谈此事?”

    “我本想严惩那些为宋奸求情的官员。但是仔细一想,又觉得他们求情也是人之常情。若是别人家的亲戚当了宋奸,我们当然要喊打喊杀,死的不是我们自家人么。若是自家人要出事,还能欢欢喜喜的喊打喊杀,这不符合常理。若是有了律师的话,让他们知道在法律的范畴内是怎么回事。大家应该会好些吧。”赵嘉仁解释道。

    “太尉这是要立信么?”户部尚书徐远志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