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章 奇怪的练兵之法(1 / 2)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崇祯十六年九月初七清晨,婺源知县李致远正式搬入了位于婺源县城西边的军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军事训练。

    一个月的时间,指望把这些人训练的多么骁勇善战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实际上,这个时代的兵和普通的农夫没啥大的区别,无非就是拿的是刀不是锄头罢了。

    而所谓的精兵也不过就是打过几场仗的老兵,因为老兵都经历过残酷的战争,见惯了鲜血、残肢断臂和死尸,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而不适应战争的早就被无情的淘汰了。

    所以冷兵器时代的兵绝大部分就是一群被逼上战场的农夫、流氓、地痞,哪有什么训练不训练的,顶多就是学着挥了几下刀,刺了几下矛,能听懂简单的军令。

    然后就这么把他们丢到鲜血淋漓的战场,几场战争下来死不了的就自然成了精兵。

    除了像骑兵、弓弩手这样的技术性兵种,绝大部分的步兵都是这样,所以像岳家军、戚家军这些经过特别训练的军队在冷兵器时代自然就能吊打绝大多数的军队。

    他们都是超越了时代的军队,是巅峰,不是冷兵器时代的常态,李致远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训练出这么一支军队来。

    李致远打算做的就是让这只军队具有极强的组织性、协调性,基本做到整齐划一,并坚决服从军令。

    他根本不打算练什么搏杀、战斗技巧,只要能做到有组织、服从军令,就已经比绝大多数乌合之众强了。

    怎么训练?说起来倒是很简单,就是像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军训一样,站军姿,前后左右转,走正步,齐步走,齐步跑,能做到这些就行!

    最后再练几天刀砍、矛刺,这兵也就练完了,然后就拉到战场去剿匪去实战,经过铁血的洗礼,基本就算得上是精锐了。

    当然火枪手和弓箭手是技术性兵种,还需要专门的训练,但现在的训练也是十分有益的,是必经之路。

    然而这些人的素质哪比得上后世的大学生,绝大部分人大字不识一个,前后左右都不分,脑子又笨拙,让他们集合起来排列成队都不容易。

    李致远到时,校场上的人已经排列好了。按照李致远之前的要求,已经将这两千余人按照连队都分配好了,新招2071人,加上随李致远来的185人,总计2256人。

    加上李致远本人以及周大壮、张文张武,刚好是2260人,每人都发一块木质的铭牌,写上姓名和编号,此编号永远不变,死后则重新选人补上,李致远就是第一号。

    按之前设想,25人为一队,十队为一连,三连为一营,周大壮为第一营营长,统领750人,张文为第二营营长,统领750人,张武为第三营营长,暂且只有506人。

    另有250人的火枪连,李致远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当连长,打算先自己兼着,以后从中选择最擅长火枪之人充任连长。

    这样组织好之后,每人都有自己的号码,营长管连长,连长管队长,队长组织好自己一队的25人,很快就能集合成方阵。

    然而两千多人的队伍,没有现代的扩音器、喇叭,一个人根本不可能指挥这么多人,先只能以连为基本单位进行训练,之后再以令旗、旗语进行指挥。

    先由李致远亲身示范,训练火枪连250人,所有营长、连长观摩。

    李致远将250人排列为10行,每行则为25人,刚好为一队,然后就开始了让众人匪夷所思的训练。

    先是报数,然后是站军姿,不用现代那么复杂,只需要站的直站得精神就可以,接着就是现代军训中最简单的前后左右转。

    然而依旧是尽出洋相,左右不分的,反应迟钝的,围观的人笑得是前仰后合。

    250人的队伍其实还是有些庞大了,现代一个班都不过是几十上百人而已,还好此地是山坳中的一块平地,比较安静。

    李致远喊得嗓子都快哑了,足足折腾了半个多时辰,才勉强有个模样,纵然是他耐性好,好几次也被气得差点破口大骂,有些人的确是太笨了。

    李致远看围观的那些连长笑着指指点点,没好气地骂道:“都他娘的别笑了,待会回去看你们还笑不笑得出来!”

    “从今天开始,每天结束前以连为单位进行评比,我和三位营长一起来评分,第一名的加餐,最后一名的晚上加训站军姿一个时辰才准吃饭!”

    听到奖惩措施,众人都不说话了,毕竟事关吃饭大计啊,都开始琢磨训练方法。

    李致远又道:“怎么练,练成什么样,你们大概都清楚了,犯错的,该罚就罚,该打就打,现在都回去吧,本官待会会去视察。”

    等几位连长都回去之后,周大壮、张文、张武三人凑了过来。

    周大壮有些疑惑地问道:“不练刀枪弓弩,练这个有什么用?这站的再整齐也不过是给人砍啊。”

    李致远解释道:“你们是还不明白这么练的好处,这军队和普通百姓最大的区别是啥?”

    “并不是一个有刀一个没有,而是军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