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章 云中谁寄锦书来(1 / 2)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其后几天,孙督师在河南的败绩也随着民间商旅的流动,陆续传到了偏远的婺源小城。

    但这场败仗对民间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是无足轻重的,因为这几年来,官军打的败仗已经多得数不胜数。

    王爷、总督、巡抚都不知死了多少了,河南再败一场好像也算不得什么,几万人死了也就死了,哪年死的人又少了?

    只不过给百姓们又增添了些谈资,“这李自成还真是厉害,连孙督师都打他不过……”

    但对当官的、读书的、稍微知道点天下大势的人来说,无异于是个晴天霹雳,因为大明朝中枢再也没有一支可战之师。

    南边武昌的左良玉连打张献忠都够呛,张献忠一来,连他的老巢武昌都不敢呆了,现在早就逃到了九江,任由张献忠在湖广肆虐,更别说去和李自成争锋了。

    再说左良玉这几年俨然成了半独立的一镇军阀,湖广就是他楚镇的势力范围,朝廷越来越难以制衡驾驭他。

    现在连孙督师的兵也败了,朝廷又还能凭借什么压服他?又有谁能调得动他?

    北边山海关的关宁军倒是一支强军,但也早已有了军阀化的倾向,差不多成了吴三桂的私兵。

    况且关宁军是把守山海关,防御建奴鞑子的,根本没工夫管关内的事情。

    所以现在的关内中原俨然成了李自成、张献忠肆意攻取的肥肉,河南之事只是前奏,更大的坏消息还在后头。

    李致远这几日正以婺源全境作为他的练兵场,连续多日活跃在乡野山林之间,竟无一日回过县衙,几乎将婺源县跑了个遍。

    除了剿匪练兵,募兵也在同时进行,凭着这段时间的赫赫威名,李致远又募得千余乡勇。

    待他得知官军孙传庭河南之败时,已经是十月初七。

    当日绵绵秋雨袭来,气温骤降,李致远也就只好率军返回县城,也正好趁此机会好好思虑下一步计划。

    当日李致远返回县衙,看了沿途传递而来的塘报,才得知河南那边的具体情况。

    九月十四日,官军和贼军主力在郏县进行激战,闯军战败逃跑,官军紧追不舍,贼军果毅将军谢君友被俘杀,李自成本人也差点被擒。

    到此时,官军这边还是形势一片大好。

    后来贼军逃入襄城,官军也尾随而至,但天不逢时,突降大雨,整整下了七天七夜,城外露宿的官军苦不堪言。

    由于道路泥泞,官军的粮车难以移动,粮道、后勤开始出现问题。

    官军希望破郏县获取给养,但是郏县早己被贼军坐吃山空,破城后只得到一些骡马,很快就被士兵们分食殆尽。

    士兵们有雨淋没饭吃,情绪开始浮躁起来,孙传庭无奈之下,只好决定回师迎粮,他命令河南总兵陈永福留守军营,自己统率嫡系陕西官军分路回师打通粮道。

    陈永福部下士兵看到陕西官军走了,自己却被留下来忍饥挨饿充当替死鬼,都愤愤不平,也都跟在陕西官军后面撤退。

    撤退时官军大乱,陈永福无法控制局面,贼军乘机发起进攻,官军全线崩溃,贼军倾巢而出,穷追不舍,一日一夜追杀四百余里,官军死亡四万余人,辎重尽失。

    之后孙传庭以余众退保潼关,按李致远的记忆,十月初李自成就攻陷了潼关,孙传庭战死。

    婺源这边又不是什么重要地方,前线的消息自然传得没那么快,估计此时孙传庭已经兵败身亡。

    李致远叹息一声,郏县战役和松锦大战一样,都是决定大明命运的战略决战,大明官军并非没有打赢的机会。

    但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惨败,李致远看了塘报,只觉得是老天都不助大明啊。

    一场大雨导致粮草不济,后军乱引发全线崩溃,到底是必然还是偶然,其实也说不清,很多时候就是一点小的疏忽导致满盘皆输。

    总之,真是天要亡我大明!

    再看湖广的张献忠,九月十九日,张献忠陷永州,巡按御史刘熙祚死之。

    之后张献忠分兵,一路进攻常德府,一路直指江西袁州府,兵锋所指,皆所向披靡。

    李致远一看到江西二字时,顿时感觉自己崛起的机会就要来了!

    婺源是南直隶距离江西最近的地方,自己现在有三千余可战之兵,大小也算得一股势力。

    这一段时日以来,自己高调剿匪,却军纪严明,从不扰民,对百姓秋毫无犯,上头诸公不会看不到,等张献忠攻破江右门户袁州,江南必定大为恐慌。

    而左兵却在江西横行无忌,江西百姓必不堪忍受其残暴,上头又无兵可用,无奈之下,一是会让江西自筹乡勇应对,二是会调周边军纪较好的军队以替换左良玉的楚兵。

    自己这三千徽州兵,凭着这段时间的好名声,一定会被上头想起来。

    就在李致远对未来充满遐想有些沾沾自喜之时,驿站来人传递了一封注明给他私人的书信,是从苏州府吴江县寄来的。

    云中谁寄锦书来?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