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章 接管抚州城(1 / 3)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抚州,即大名鼎鼎的临川,是有名的才子之乡,是江右民系创造的临川文化圈之核心。

    自宋以来,抚州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进士、举人数不胜数,王安石、汤显祖等名人都是抚州人。

    抚州襟领江湖,控带闽粤,区位十分重要,如今的抚州府,辖六县,其中临川县为倚郭县,乃府县同城之地。

    李致远若是能守住这座重要的城池,还是很能在上面高官眼中刷存在的,说不准就能入了朝廷乃至崇祯皇帝的法眼,来个青云直上。

    据历史记载,崇祯皇帝在最后一两年,越来越感觉地方局势日益败坏,贼匪流寇遍地,几近不可收拾。

    崇祯也是个急性子,天下败坏成了这样,他能不心急如焚么,为了应对天下大乱、狼烟四起的局面,一时也是乱了分寸,开始大封总督巡抚。

    但凡哪个官员能做出一点成绩,譬如守住一座城池,斩杀几千匪寇,崇祯绝对是不吝惜赏赐。

    当然,朝廷的国库已经穷到了几乎要破产的地步,崇祯的私库也早就用的干干净净,金银财宝肯定是没有的,崇祯能做的只有封官许愿。

    史载,“时各督抚四十有一,开府滥极矣。”

    全国各地的总督、巡抚达到四十一人,开府建衙这种高级权限已经泛滥了,有时候一个省竟有两三个督抚。

    各种督抚职权重叠,反倒弄得地方上军政、民政混乱不堪。

    而且督抚们无兵无钱,除了“督抚”这个虚名招牌,几乎都是单人匹马上任,权威大打折扣,很难控制地方上的实权派。

    到了地方上就陷入了和其他督抚、地方官员、总兵军头的扯皮当中,也没法集中一省的人力物力。

    能发展成什么样子,全靠你自己的本身,反正朝廷只能给你一个督抚的名头。

    崇祯这是病急乱投医,就像将死之人抓住一根稻草都能当做救命符一般。

    要是李致远真能守住重镇抚州,斩杀个几千贼军,报上朝廷之后,保不准也能被崇祯当做一根“救命稻草”,封个佥都御史巡抚某某地方也不是不可能。

    黄昏时分,李致远的船队终于抵达了抚州城北码头,众人下船,准备入城。

    抚州城北紧靠抚河,从此地坐船顺流直下,一日即可直抵省会南昌,三日即可通达长江,交通很是便利,抚河河运也非常兴盛。

    或许是受连日来的战乱影响,码头上甚为萧条,除了李致远的船队,几乎再未看见其他民船、商船。

    冬日的码头冷冷清清的,夕阳西下,寒意阵阵袭来。

    并无来人迎接,李致远怕待会城门关了,赶紧差遣人拿着吕大器给的文书印信去城门处通传。

    等到了抚州北城城门,李致远这才发现城门早已经关闭,那个先来的士兵正在等候。

    李致远问道:“怎么样?城门上的人怎么说?”

    “他们说要回城请示。”

    在城门外等了良久,也不见有人出城迎接,李致远心里很是恼火,暗暗腹诽,我奉命来帮你们守城,你们就这么不当一回事,活该你们城破被杀。

    “上面的兄弟,你们知府没告诉你们吕总督派人来帮他守城吗?”李致远实在是等得不耐烦了,干脆朝城楼上喊话。

    “知府辞官回乡了,抚州现在没有知府……”上面一个声音传来。

    没有知府?吕大器可没跟他说这事!

    这些当官的也真不是东西,发现情况不妙就脚底抹油,原先的抚州知府肯定是看守城无望,怕城破后被张献忠砍了脑袋,已经提前溜了。

    连吕大器都还不知道,搞不好这人就是这两天跑的,辞官信都还没寄到省城。

    “那抚州城现在是谁做主的?你们听谁的令?”

    “我们听刘同知的,知府不在,就他最大。”

    明朝时,同知是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

    李致远暗道,这就麻烦了,连知府都不在,同知平时权责有限,威信远不如知府,更不好集中力量办事。

    又等了一盏茶的功夫,天已经擦黑了,城门才缓缓打开,走出几个人,为首的是个留着山羊胡子的中年人,身着文官常服。

    李致远迎过去,拱手道:“在下是婺源知县李致远,奉命率三千乡勇暂调吕督宪麾下。”

    “现吕督宪令在下到抚州协同守城,敢问阁下是?”

    山羊胡子拱手还礼,道:“在下是本府同知刘胤基,本府原知府前日已辞官返乡,现在抚州由在下暂署。”

    “李知县这是?”见李致远身后黑压压的人,这个刘胤基不禁有些害怕,他现在是能混一天是一天,已经在犹豫该不该也和知府一样辞官跑路。

    李致远疑惑道:“难道贵府没有接到南昌传来的消息吗?”

    “吕总督命在下率三千士卒来抚州协同守城,务必要严守抚州一个月,挡住张献忠贼军的兵峰,使其不得威胁南昌。”

    “这是吕督宪的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