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2章 无解死局(1 / 2)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王夫之这话顿时吓傻了众人,这已经是藐视皇家了,尽管明朝言论自由的尺度比较大,可也没什么人敢这么说,何况还是当着两位朝廷命官的面。

    全场静的吓人,李致远正想说点什么缓解一下尴尬,吴道行却先开口了,年迈的他气得全身发抖,铁青着脸,一把挣开了扶着他的邝鹏升,大声斥责爱徒王夫之:“小子安敢胡言!你可知何谓忠义大节?”

    “主亡则臣辱,予以诸生,虽未登天子堂,然食恩累代,独非草莽之臣哉?”

    吴道行的意思是说皇帝身死就是臣子的耻辱,你们这些诸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每月都给廪膳,补助生活),虽然没有入朝为官,但世受大明朝廷恩泽,难道不是在民间的臣子?

    李致远暗暗为这位老先生点赞,别的不论,单凭这份气节就值得赞赏,明末的士大夫若都能有这份气节,明朝只怕没那么容易亡天下,那些做汉奸的无耻士绅都该来好好听讲。

    不过等京师沦陷,崇祯吊死煤山的噩耗传来,这位老先生怕是要为大明殉死。

    “若果如此,君亡则国亡,国亡亦臣子之过,我等又有何面目苟活于世,当以死殉国!”

    老师发怒,做学生的就算再有不同见解,也不敢再造次,王夫之只得连连道歉,其他学生也纷纷上前劝解他们的老师。

    李致远没有说话,只是暗暗观察场中众人的表现,发现在一旁的堵胤锡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

    “好了好了,老先生切莫动怒,王夫之也只是假设,他的意思本官明白,是想说相比大明天子,华夏天下更为重要。”李致远看也闹得差不多了,赶紧出来打圆场。

    “天子天子,即是上天之子嘛,儿子自然没有老子重要,他说的也不是没有几分道理,你就别再怪罪他了。”

    李致远干脆转移话题,“本官此次造访岳麓书院,实为求才而来。”

    “本官久闻岳麓大名,深知此地是藏龙卧虎之地,诸位都是胸怀天下的人才,值此国家危难之际,何不入仕以报效朝廷?”

    “诸位想必也知道,此前湖广为逆贼张献忠所据,各地官府衙门官吏伤亡惨重,现在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

    “本抚奉皇命巡抚楚南,开府长沙,奈何手下人才严重不足,本打算找堵知府借调几名书吏,可知府衙门尚且缺官缺吏,实在顾及不到新立之巡抚衙门?”

    “故本官打算招若干文书、记室,助本官处理日常政务,不知诸位之中,可有人愿意助本官一臂之力?”

    众人面面相觑,都有些意外,不过巡抚亲自来招贤纳才,还是有人愿意去的,可在老山长面前,有些不好意思弃书院而去。

    这时,吴道行出来说话了,“李抚台说的在理,现在国家危难,一味躲在书斋里埋头读书,对国家又有何裨益?”

    “你们无需担心老夫,若有意报国尽管随李抚台而去,老夫高兴的很。”

    “只望你们尽心做事,莫忘了忠义大节,污了书院的名声!”

    堵胤锡也开口道:“不止李抚台,本府的知府衙门也缺人的很,诸位尽管放心,李抚台和本府都是爱惜人才的人,只要肯用心做事,不仅你们个人能有大好前程,更能实现各位治国平天下的夙愿。”

    于是在场众人纷纷窃窃私语起来,片刻之后,就有不少人举手表示愿意,李致远吩咐随从记下他们的姓名籍贯,并约定好明日去府衙挂名报备。

    见王夫之和刚才给李致远留下深刻印象的夏汝弼、郭凤跹几人都犹豫着还未表态。

    于是李致远走近这几人,问道:“你们几位不愿意随本官做事么?”

    夏汝弼为难道:“回抚台,实不相瞒,我们不是不愿意,只是我们几人并非长沙本地人,而是衡州衡阳人士,且在下和季林(郭凤跹)都不是岳麓书院的,此次只是随而农来长沙看看岳麓书院,并未告知家中长辈要在长沙久留……”

    李致远不由分说地打断他道:“国事家事,孰重孰轻?”

    “况且长沙去衡阳不过三百里,你们修书一封,几日即可送到,尽管告知家中长辈,为本官做事即是报效国家,为国尽忠的事,家中父兄岂会不同意?”

    见他们还在犹豫,李致远又道:“听说你们几位都是崇祯十五年在湖广乡试中举的举子?”

    见他们点头,李致远惊喜道:“其实我也是那一科中的举,说起来咱们还是同学啊,我记得而农的《春秋》可是名列第一!”

    其实李致远记得个鬼,考科举的根本不是他,真让他写什么春秋他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他只不过是刚才问了堵胤锡而已,好来打感情牌的。

    三人都十分惊奇,同科中举的,人家都做到巡抚了,他们还在乡里蹉跎岁月,顿时都起了上进之心,答应了李致远的邀请。

    此间事了,李致远和堵胤锡打道回府,下山途中,堵胤锡似是无意地问道:“李抚台刚才在书院内问起内忧外患之轻重缓急,在场诸位学子都已作答,可下官记得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