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5章 善为人师(1 / 2)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看着这纸上大大的“数学”二字,卞敏儿问道:“夫君为何从左到右横着写,这样看起来好奇怪呀!”

    “数学?是指关于数字、算术的学说?”

    “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待会你就明白了,”李致远解释道,“其实你觉得奇怪是因为你没看习惯,实际上这么写比从右到左竖排要更适合人的眼睛。”

    “至于何谓数学,先前我也说了,大概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及空间的,算术、算经只能说是数学的一部分。”

    “而数学却远不止是研究数的学说,它包含的范围太大了!”见卞敏儿一脸懵逼的样子,李致远也觉得现在不适合跟她描述这种很抽象的概念,“唉,反正我现在一时之间也解释不清……”

    “先不说这些,我先来教你认数字,”李致远又拿了一张白纸,在纸上写了个“1”,“这是一。”

    “这是二。”

    “这是三。”

    “.…..”

    李致远一气写完了九个数字,“哦,对了,这是零,表示没有,”又写下了“0”。

    卞敏儿呆呆地看完,好半晌才到:“为什么要用这些奇奇怪怪的符号,直接写字不就好了?”

    “因为方便呀!”李致远又在纸上写下了“12”,“你看,这就表示十二,”又写下“123”,“这表示一百二十三。”

    “这表示一千二百三十四。”

    “这难道不比写汉字方便的多吗?”

    卞敏儿点着头道:“好像有点道理……”

    “还不止呢!”李致远又随手写下了“123+789=912”。

    “这个算式就表示一二十三和七百八十九两个数相加得九百一十二。”

    “哇,夫君好厉害,不用算筹这么快就算出了结果!”

    “哦,我明白了,怪不得夫君要从左到右横着写了,原来是为了方便写算式,这样看起来更直观。”

    李致远拍了一下她的小脑瓜,“敏儿果然冰雪聪明,一下子就明白了。”

    “可是夫君是怎么做到不用算筹或算盘就快速得到结果的呢?”卞敏儿还是一脸疑惑。

    卞敏儿所说的算筹其实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十三四公分,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

    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

    这种采用算筹来计算的方法就叫做筹算,所以“运筹”就表示“出谋划策”,即所谓“运筹帷幄”。

    算筹计数法,或者说筹算学、运筹学,在中国古代是有很大作用的,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还可以乘方、开方,甚至连高次方程这样的数学难题都可以解出来。

    例如著名的《九章算术》中就采用算筹来布置一次方程组。

    蒙元时期有个数学家,叫朱世杰,据说可以用算筹解四元高次方程组,但是他的方法太难懂,因而后继无人。

    至于算筹最早何时出现已经不可考,但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算筹的使用就已经非常普遍。

    不过元末明初以后,筹算就逐渐被珠算代替。

    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计算需要,例如算账,也只是加加减减,还是算盘更方便一些,因此算筹已经不多见了。

    李致远没想到卞敏儿还知道算筹这种东西,“你所说的筹算法我也知道,的确是很巧妙的一种方法。”

    “但筹算也有很严重的缺点,比如运算的时候需要较大的地方来摆算筹,而且位数越多,问题越难,需要摆的面积就越大,用起来就不太方便。”

    “另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其运算过程不可保留,因为它的运算过程实际上是挪动算筹,运算了下一步,上一步就看不到了,有了错误也就不好检查,学习者学起来很困难。”

    “这个缺点珠算也有。”

    “对对对~”卞敏儿听得连连点头,“这种东西太复杂啦,奴家以前也见过人家摆算筹,好大一摊,摆来摆去看得头痛,一旦算错一步就得重头再来。”

    “奴家觉得在外面算账、计数还不如掰手指头呢!”

    李致远也笑了,看来女孩子们大多不太善于数学啊。

    在李致远看来,中国古代的数学之所以不能发展为现代数学,筹算方法的限制就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那我今天再教你一个新的计算方法,保证比筹算、珠算都要好!”

    “你知道数字都是逢十进一的吧?”见她点头,李致远又道:“我教你的这种方法叫竖式计算。”

    说完李致远在纸上写下了:

    123

    +789

    ————

    然后教卞敏儿数字要对齐,加点表示进位,很快就得出了结果,看得她一愣一愣的。

    “你看,个位数的加减法应该是人人都会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