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章 摊丁入亩(1 / 2)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叶世侗笑对曰:“宋公真是说笑了,在场的都是年轻人,可今日宋公露的那一手水下功夫,咱们自问可没有一个比得上!”

    “如果宋公都算是老迈昏聩,那我们岂不是要算冢中枯骨?”

    “至于这官嘛,我虽没做过,但也听过‘官字两张口,逢事都有理’,可见这做官不难,反正在老百姓面前都可以作威作福。”

    “难的是做个一心为民的好官,宋公是不敢,还是不愿为百姓谋福祉呢?”

    宋应星皱眉道:“不是不愿意,而是无能为力。”

    李致远却知道叶世侗这般逼迫是没用的,尤其是对宋应星这般性子的人,常常是吃软不吃硬,硬来反倒会适得其反,于是忙示意叶世侗停止。

    他甚至都不再继续谈论这个话题,而是指着不远处的一条船道:“宋公你看那艘船!”

    “刚才就是它不慎撞翻了尊驾的座船,连带着还毁了宋公的书册,实在是罪大恶极啊,要不在下就将它赔给宋公?”

    宋应星一愣,随即便有些恼怒,以为李致远拉拢不成,便使出这利诱之计,“李巡抚这份大礼,请恕在下一介山野村夫消受不起!”

    在场诸人都明白那船上都是些什么破东西的,便都有些好笑。

    李致远也笑道:“宋公先莫动怒,其实那艘船上的物品虽然在湖广、江西等内地省份算是珍稀少有,可在江南一带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就我这都还有几十船呢,送宋公一船绝不心疼!”

    宋应星懒得理会,李致远却又继续道:“反正现在无事,宋公不如先猜猜我这几十艘大货船到底都装的是何物?为何看起来如此之沉?”

    宋应星莫名其妙,你船上装什么货物和我有何关系,能让你千里迢迢大费周章地从南京运回来,不是金银财货还能是何物?

    管你运什么,反正我是一概不收!

    但既然李致远非要让他回答,宋应星也只好搪塞道:“莫不是江南的什么珍稀特产?”

    李致远笑道:“说是珍稀特产倒也没错,而且我猜宋公一定喜欢这些特产!”

    说完不等宋应星回答,李致远一拍手掌,命令附近的几艘船靠上来,接着又吩咐船工拉开舱门。

    未几,货船所载之物便一览无余地呈现在众人眼前,李致远把手一指,“宋公且看!”

    “这是?”宋应星只略微看了几眼就立即认了出来,惊奇万分道:“这是自海外传入的马铃薯和玉蜀黍!”

    “正是!”

    “你这货船上全是这二物?”

    “没错!”李致远肯定道,“这两样虽传入中国久矣,但只在江南岭南等沿海地区有少量种植,在这内陆之地难道不是珍稀特产?”

    “只是你千里迢迢运这些东西作甚?”五谷杂粮在宋应星眼里都是珍稀宝贝,何况是原产自海外的稀奇作物,但他不明白李致远大费周章地运这些东西去湖广干什么。

    拉到湖广去卖?可这能赚多少钱?除去高额运费,不赔本都是好事了!

    李致远没回答宋应星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我记得宋公所著《天工开物》的头一篇是《乃粒》,讲的就是稻、麦、黍、稷、粱、粟等农作物及相应的种植之法,没错吧?”

    “敢问宋公为何要将其放在第一卷、第一篇?”

    说起自己的书,宋应星当然头头是道,“烝民乃粒,万邦作乂,即民众有粮吃,天下才能治安,粮食关系到万民的生存,自当排第一!”

    “没错!我们都知道民以食为天,可现在湖广的老百姓就快要饿死了,我作为楚南七府二州的抚民官,岂能心安?”

    宋应星急问道:“怎会如此?!”

    “可就这些也救不了多少人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这几十船马铃薯和玉蜀黍不是给人吃的,这是种子!”

    李致远继续解释道:“宋公游历天下,自当知道从崇祯初年开始,南北诸省连年大旱,且由北至南逐步蔓延扩大。”

    “如今这一两年,北方旱情已有所缓解,部分地方甚至出现洪涝;而南方的长江流域则开始持续大旱,湖广省就尤为严重。”

    “譬如仅崇祯十六年,光我治下的楚南诸府就有湘潭、湘乡、安仁、耒阳、衡阳、辰溪、会同、大庸、常德、澧州、安乡、沅江、宁乡、长沙等府县持续大旱、重旱。”

    “而众所周知,南方大多是水田,以种植水稻为主,即是水田就需要大量的水,若是天不下雨,江河断流,稻子收成如何也就可想而知。”

    “虽说暂时可以通过挖掘沟渠引江河之水灌溉,但这也仅在江河边上的部分地区有效。”

    “且现在干旱持续加重,水位不断下降,受灾面积也越来越大,据我所知,湘江水位屡创新低,曾经的八百里洞庭都有不小的湖面干涸见底,遑论其他地方。”

    “另据我观测,今年湖广的雨水可能依旧极少,旱灾只怕要继续加重,若再种水稻,湖广的百姓都要活不下去了!”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