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0章 威震湘江(1 / 3)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此次试枪,李致远重点关注的主要是新改进过的自生火铳,也即燧发枪。

    大明最早的自生火铳可能是毕懋康参考西洋人的火器改制而成的,其具体制造、使用方法及威力在《军器图说》中的图文记载都比较简略。

    再加上朝廷并未将其装备到军中,懂得制造的工匠甚少,现在若是让从未制造过的工匠按书上所说来制造其实很有难度。

    好在毕安民跟随其祖父多年,深得其真传,有他的指导,再加上那些技艺高超的工匠又为李致远给予的金钱、物资奖励所激发,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相互配合,不断改进性能,完善缺陷,才终有了今天这一批新式火枪。

    另外,其中来自于南京兵仗局的几位工匠,此前也曾见过不少西方人的火器,对更先进的西方自生火铳耳闻目睹良久,他们在这一行干了大半辈子,手艺是有的,只是之前没有条件研究仿制。

    如今有李致远这个重视火器和工匠的好东家,物料管够,也绝不让人白干活,更从不克扣工钱,并按成品的质量和数量发给工钱,这使得他们终于能沉下心来,凭技术和手艺吃饭,同时也一展所长。

    实际上毕懋康最早研制的自生火铳相比后世真正的燧发枪还有很大的差距,它的构造和性能与以前的鲁密铳、鸟铳并无太大差异。

    毕氏燧发枪主要是改进了发火装置,即将使用了几百多年的火绳点火法,改进为燧石打火,使得其能在较为恶劣的天气下使用。

    不知是不是参考了西洋人的经验,毕懋康的燧发枪从一开始就是击发式打火,并未经过西方转轮式打火这个阶段。

    而根据工匠们的先期测试,击发式燧发枪的枪机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起来也较为方便,而且成本相对较低,便于大量生产。

    目前的主要缺点在于击发式燧发枪的机械结构仍类似于后期的火绳枪,必须采用更强力的击锤弹簧以保证提供足够的撞击力度,因此它的扳机力和扳动击锤都要比火绳枪来得费力,精度可能还略有降低。

    但相比于之前的火绳点火,仅仅需要几小块打磨好的燧石片的燧发枪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再也不用担心被潮湿的天气弄熄火绳而无法击发;再也不用担心夜晚燃烧火绳的光和火绳独特的气味而暴露目标。

    很显然,这一批燧发枪都是前装滑膛枪,即枪膛内不带有直线和螺旋线等形式的膛线、火药和弹丸从枪口直接加入且弹丸比枪口略小一些的火枪,这在历史也只属于早期燧发枪。

    相较于先前的鸟铳、鲁密铳等火绳枪,早期燧发枪的射程提高并不明显,主要是射速和点火率有极大的提高。

    据毕安民报称,自生火铳射程最远能达到五六七十丈(一两百米),而在三十丈(百米)以内威力较大,对敌方都有足够的杀伤力,这其实跟质量最优良的鲁密铳也差不了多少。

    但自生火铳的点火率能达到八成以上,远甚于火绳枪的五成,另外,射速也有了成倍的提高,对于操作熟练的士兵,以前发射一发的时间,现在或能发射两发。

    此前,李致远还将自己仅有的一点火枪历史常识告知了制造局的技术工匠,提醒他们或可以把弹丸和一定量的火药一同装入纸质弹壳内,即制成历史上的定装纸壳子弹。

    因为若是完全依靠士兵临场加火药然后再装入弹丸,操作缓慢而且每次的装药量不确定,因而射击效果也不稳定。

    而定量装药无非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这可以使燧发枪的射速进一步增加。

    定装纸壳子弹使用时只需用牙把弹筒咬开,把里面的火药倒一部分到发火池里,再把剩下的火药和弹丸用通条塞到枪管里就行了。

    很显然,使用这种纸壳子弹的火枪兵,射速可以大大提高,这使得他们能够打出足够密集的弹雨,即使面对骑兵的冲锋也不再是软弱无力的了。

    其实大明工匠们并不坐井观天、不思进取,他们也在不断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就在崇祯初年,南北两京的兵仗局还在不断仿制西方的先进火器,时刻紧跟着西方的步伐,还没少派人去澳门向佛郎机人学习火器、火炮的制造、使用技术。

    而这时候的欧洲也已经有了定装纸壳子弹,这并不是多高端的技术,在李致远的提醒下,又参考现在佛郎机等西番的经验,很快便制成了定装纸壳子弹。

    在这个时代,由于加工技术有限,火器制造基本上是完全依靠人力,李致远现在没办法指望工匠们一步登天地制造出多么高精尖的火器,只能借鉴后世经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发挥出燧发枪的优势。

    而且李致远也并不懂多少枪械知识,他只知道一些最基本的火器发展的历史常识。

    譬如知道火绳、燧发、前装、后装、膛线等等火枪发展历程,知道正确的研究、发展方向,但实际上就这一点优势就足以让他的火器制造局大踏步地快速向前发展。

    因为李致远本人就相当于现代的一个产品经理,只提供思路和要求,而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