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八章:拜见越王(3 / 3)  唐朝贵公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这些话,你听谁说的?”

    老妇吓了一跳,她害怕李世民,诚惶诚恐的样子:“官家的人这样说,读书的人也这样说,里正也是这样说……老身以为,大家都这样说……想来……想来……何况此次水灾,越王殿下还哭了呢……”

    老妇说的煞有介事的样子,就像是亲见了一样。

    李世民顿时又没了话说,脸上神色复杂,随即直接转身离开。

    陈正泰再顾不得其他,忙追了上去。

    李世民已是翻身骑上了马,随即一路疾行,大家只好乖乖的跟在后头。

    等慢慢的到了河堤,这里的人越来越多,李世民驻马在河堤上,看着数不清的人在河堤上忙碌,无数衣衫褴褛的人,或是搬或是挑着巨石,偶有小吏们的呼喝,人们在泥泞中滚爬着,这无数的泥人们,与这河堤上的烂泥一般。

    李世民眺望着河堤之下,他手持着鞭子,遥遥地指着不远处的田地,声音清冷地道:“这些田,便是邓家的吗?”

    陈正泰道:“想来是吧,沿途的时候,学生听到了一些闲言碎语,说是此处的田,十之八九都是邓家的。”

    李世民道:“越王真是好晓义。”

    他没有再称呼李泰的小名了,遥望着远处的目光越发的冷。

    随即李世民道:“走,去拜见越王。”

    陈正泰听出李世民的讽刺,不过陈正泰颇有顾虑,便道:“陛下,是否等一等……”

    “不必等啦。”李世民立马打断陈正泰的话,不屑于顾地道:“你且拿你的名帖,先去拜见。“

    陈正泰点了点头。

    这越王李泰赈灾,并没有在县城里,为了表示出自己和灾民们同甘共苦的决心,而是住在靠近河堤的邓家庄园。

    扬州刺史,以及高邮县令,以及大大小小的属官们,都纷纷来了,加上越王府的卫士,宦官,属官人等,足足有两千人之多。

    这浩浩荡荡的队伍,不得不一部分驻扎在庄子外头,李泰则与属官人等,日夜在此办公。

    李泰显得很认真,他其实好几天都没怎么休息了。

    这让属官们个个很心疼,纷纷劝李泰多休息。

    李泰只温和地摇着头道:“本王若是休息,则高邮的百姓,可就睡不着了。”

    众人便都钦佩地都拱手道:“大王真是仁慈。”

    李泰呷了口茶,邓家为了照顾李泰的起居,调拨了许多人来,因为李泰为了祈求国泰民安,已是决心沐浴更衣,三月不吃肉,因而,为了让李泰吃得好一些,便连扬州寺庙里斋菜做的最好的大师傅也都请了来。

    李泰此时一脸疲倦,环顾左右,道:“尔等这些日子只怕辛苦,都去休息片刻吧,邓先生,你坐着说话,这是你家,本王在此鸠占鹊巢,已是不安了,如今你又一直在旁侍奉,更让本王不安,这河堤修得如何了?”

    这被称作是邓先生的人,乃是邓文生,此人很负盛名,邓氏也是扬州数一数二,诗书传家的世族,邓文生显得谦逊有礼的样子,很欣慰的看着越王李泰。

    当初越王要来就藩时,他就很诧异,因为长安城里许多人都在猜测,陛下似乎有意越王继承大统,而太子李承乾行事乖张,望之不似人君。

    可谁晓得陛下竟突然让李泰就藩,引发了很大的议论。

    等李泰到了扬州,便发现他的为人果然如长安城中所说的那样,可谓是礼贤下士,每日与高士一起,身边竟没有一个卑鄙小人,而且手不释卷。

    邓文生与李泰接触得多了,越发对这位越王殿下敬佩得五体投地。

    此时,他欠身坐下,看着依旧还提笔伏案在一张张公文上做着批复的李泰,随即道:“大王,现今长安城对这一场水灾,也很是关注,大王如今废寝忘食,想来不久之后,皇帝得知,必是对大王越发的器重和欣赏。”

    李泰的嘴角抹过了一丝苦笑。

    他至现在,都觉得父皇这一次对自己苛刻了,居然直接让他就藩,彻底想要断绝他的希望。

    他也是父皇的嫡子,只比太子晚生一些罢了。

    他每日读书,而太子不学无术。

    他一向严格要求自己,而太子却是率性而为。

    他每日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可自己那位皇兄呢?

    他不服这口气,虽然身边的名流高士还有属官们,都表露出了遗憾,可李泰却丝毫没有表露出对太子之位的进取之心。

    在他看来,只要做好自己的事,父皇终究还是回心转意的,父皇送来的书信,语气已越来越带着几分怜爱之意了,或许用不了多久,他又可以回到长安去了。

    …………

    更的晚了,抱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