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九十一章:我不要跪着吃饭(3 / 4)  唐朝贵公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而这个时候,朕若是亲带数十万大军,沿着陆路,向高句丽东征,这高句丽绝大多数的军马,已经被天策军拖延在了国内城,而他辽东诸郡势必空虚,只要朕带着兵马度过了辽河,便可摧枯拉朽!不出一年,便可和天策军一起兵临国内城,到了那时……高句丽覆亡,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张千顿时明白了。

    陈正泰的构想是,他带兵直取对方的巢穴,这个计划当然是很冒险的。

    可李世民就不一样了,他没有反对陈正泰的意见,而是利用陈正泰的天策军对于国内城的威胁,让天策军拖住大量的高句丽精兵,转而从陆路大举进攻。那么高句丽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大量驰援辽东诸郡,那么势必会导致王都空虚,可能被天策军摘了桃子,可若是将大量的军马留在王都,辽东就没有足够的兵力把守了。

    到了那时,李世民则带着数十万的大军,疯狂的进行,便可一路东进,势如破竹,彻底将高句丽吞并。

    张千眼睛一亮,禁不住道:“陛下真是圣明哪,如此,那高句丽届时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李世民面带笑容道:“高句丽人一直尾大不掉,窃据于辽东和乐浪诸郡,一日不除,朕寝食难安。隋炀帝解决不了隐患,朕便一次解决个干净吧。”

    李世民显得很激动,对他来说,这高句丽和高昌、吐蕃是不一样的,高句丽属于前朝遗留下来的问题,若是能彻底的解决高句丽,那么他的文治武功,便可直追隋文帝了。

    而且他认为,这一次的把握很大。

    当然……此次必须是他自己亲征不可,若是由其他的大将出战,他都不放心,此战太重要了。

    至于陈正泰的这一支偏师……当然也是很重要的……陈正泰可以拖住高句丽的主力,而当李世民亲自御驾亲征,数十万唐军便可浩浩荡荡地先收辽东,而后直接南下,抵达高句丽王城。

    “此战若胜,则朕的功业不朽也。”李世民的眼睛微红,布满了血丝,他略带激动地道:“所以……这时用兵,未尝不是坏事,不能再给高句丽时间了,朕已等了太久太久,明日清早,召李靖、陈正泰等人觐见吧。”

    看着李世民胸有成竹的样子,张千便只有很老实地应道:“诺!”

    …………

    到了第二天,陈正泰清晨就入宫,高高兴兴的前往太极宫。

    等他到的时候,这文楼里已是人满为患,宰相和将军们统统都到了。

    想来,他的上奏是有了结果了,那接下来……就看天策军的了。

    他可是向李世民保证过,一定会提前解决高句丽问题的。

    如今时机成熟,就看他自己的了。

    只是很快……陈正泰就有点懵了。

    李世民含笑看着陈正泰道:“正泰的天策军立即出发,沿运河至天津,而后上海船,杨帆出海,抵达百济……这一战,至关重要,朕就看天策军了。”

    陈正泰喜滋滋的道:“陛下放心,儿臣……”

    谁知话还未说完,李世民竟又道:“为了策应天策军,朕当发关陇、河北、并州四道二十九州的府兵,命李靖为辽东道大总管,征发十五万人,向辽东进军。除此之外,朕率禁卫,在后押阵,此次……定要克复了高句丽,以报当年高句丽辱我中原之仇。”

    陈正泰:“……”

    情况太突然,陈正泰很显然有点反应不过来了。

    不对啊。

    不是说了我来解决的吗?

    只见那李靖已经眉一挑,大喜。

    昨日的时候,他是反对进兵的,认为这个时候不是进兵的大好时机。

    可现在不一样了,陛下令他为辽东道大总管,率军出征辽东,而陛下又带禁军押阵,这样说来,这一次就是他立功的大好时机了。

    要知道,如今李靖的年纪不小了,他很清楚,天下已经安定,错过了这次,他可能这辈子都再也不可能上阵立功了。

    高句丽一战,可能就是他最后一次统兵了。

    李靖心头高兴不已,努力地按捺住心里的激动,忙道:“喏。”

    李世民虎目四顾,显得踌躇满志,他看着诧异的陈正泰:“陈卿家好像有话要说?”

    陈正泰很是无语,却还是连忙回神过来,道:“陛下,儿臣以为……凭借天策军,直接袭国内城即可。”

    虽然他觉得没有什么作用,但是显然他还是想继续努力一把!

    李世民便微笑道:“朕并非质疑天策军的战力,只是此战,非同小可,只可成功,不可失败。高句丽乃是大国,号称有精兵六十万之众,岂可一鼓而定呢?你从海路进攻,便是孤军深入。可若是没有大军策应,一旦失利,后果必不堪设想。由朕与李靖征讨辽东,便正好与你相互呼应。你自管出击即可,不必顾念其他。”

    陈正泰:“……”

    这完全不是他当初所构思的版本啊!

    原以为自己乃是主力,谁知道……结果,却真成了一支偏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