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回 张柬之大骂六郎 魏元忠惭怀十罪(2 / 2)  浓情快史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张柬之道:这样说起来,该冯年领去才是,怎么冒领人妻。分付左右快取俸银五两,打发冯年即日归家。张昌宗红着脸道:张老相公差了。他是一个犯人,为何赠他银子,反纵其归?要这律法何用。张柬之从容道曰:一情一有可原。况他有六七旬父母在家,无人侍奉,岂不闻上帝有好生之德。着令冯年快去。冯年得了五两银子,连连叩了几个头。正是:鳌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来。

    张昌宗见冯年去了,忙唤长班:快快拿住,不可放了。魏元忠忙止曰:不可。张老先生放这一个人,怎么倒要张先生着紧。狄梁公笑道:张先生与武先生本是亲上加亲的,所以应该如此着紧。桓彦范等却朝着狄公道:怎么是亲上加亲?愿闻其详。

    狄公道:我初任荆州理刑,有一白公子家中失盗。这盗名唤张玉,又把白公子杀了。究其所以,张玉之妻名唤玉妹,被白公子奸于尼庵,故张玉忿气杀死。后来追讨玉妹何由而至于尼庵,言是武先生送至其庵暂避的。此时屈武先生至公堂询问,武先生以粉饰之言对我。我将张玉打死,烧毁尼庵,并不知玉妹下落。直至次年,倒亏张先生到武家访取。武先生见他不在,偶因耀司马长卿即故事。不想武先生恰好回家,撞见两下如此勾当。他大雅得紧,便效率王孙故事,将玉妹放了张先生,岂不是亲上加亲。

    这几位大臣一齐大惊将起来,道:原来有如此奇遇。若非狄老先生见教,你我辈何由而知?张柬之道:怪见张先生恁般着急。那张昌宗被狄梁公说出心事,大觉没趣。见众人笑他,面上红了白,白了红,安身不住,便立起身看着张柬之说道:你这样人,想不久人世了,不与你论口。径要出去。张柬之见他破口说他要就死,这死字是老年人最怕的,便骂道:你这畜生,为何骂我?我问你是何科的进士?张昌宗道:你不亏狄老相荐,你此时只好拥短褐,卧茅窗,怎能得挂紫袍,朝金殿。张柬之道:我这紫袍是辛苦了十载寒窗而得来的,争似你以一时嬖幸,顿使小人窃君子之器。谁不骂你是沐猴而冠?张易之见兄弟道不过,看看没趣,忙扯了昌宗,径先作别去了。这张柬之怨气填一胸一,骂道:这两个畜生,少不得死在老夫手里。敬晖曰:我辈皆一心人,免不得日后杀死这一一一婬一一一浊小人,以清朝野。众人道说:正是正是。不题。

    且说魏元忠素负忠直之望,诸张惮之,尝谓太后曰:臣承乏宰相,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太后不悦,二张大加谗谮,对太后说:魏元忠尝言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此言舍人张说亲听见说的。太后欲召元忠与张说折辨其事。昌宗慌了,以宝器赂张说,说许之。宋璟与张说道: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害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万代瞻仰,在此一举。左史刘知几亦与张说道:无汙青史,为子孙累。说即入朝,太后问之,张说道:臣实不闻元忠有此言,但昌宗一逼一臣证之耳。太后曰:张说小人,宜并系治之。遂贬元忠为高一陽一尉,说流岭表。御史王晙复为申奏:一自一瑞州还为宰相,不复强谏。惟与时俯仰,中外失望。酸枣尉袁楚客以书责之,论时事十失。

    主上新服厥命,惟新厥德。当进君子退小人,以兴大化。岂可安其宠荣,循默而已?今不早建太子,择师傅而辅之,一失也。

    公主开府置僚属,二失也。

    崇长缁衣,借势纳赂,三失也。

    俳优小人,盗窃品秩,四失也。

    有司选贤,皆以货取势求,五失也。

    宠进宦官,殆闲于人,六失也。

    王公贵戚,赏赐无度,竞为侈靡,七失也。

    广置员外官,伤财害民,八失也。

    先朝宫一女一,出入无禁,一一交一一通请谒,九失也。

    左道之人,荧惑主听,窃盗禄位,十失也。

    此十失者,君侯不正,谁正之哉。魏元忠见书,愧谢而已。

    且说武三思把淳于氏殡殓,只见这班家人回来报道:把冯年拿去下狱,恰好遇见狄爷九位,带去狄府中审问。只见又有人来报说:把冯年放去了。张丞相与二位张爷,大争一场散去。三思听了,心下忖道:毕竟张六郎为着我,与老张争了。不知怎生反把此人放去,且待明日问他一个明白。毕竟武三思又是一个孤身。

    且看两下如何,再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