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1.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2 / 4)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一直很忙很累;但我们始终把圆圆带在身边,没让她离开一天。并非整个过程让我们觉得多么不容易,多么苦多么累,恰恰相反,艰苦的时间很短,很快过去。孩子实际上是越来越好带。在父母的亲自养育下,圆圆的智力和情感两方面都发育得很健康,她身上没有任何让我们头痛的、难以解决的毛病。包括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我们都一直感觉既简单又顺手。

    这方面的轻松,孩子越大越显现出来。我们甚至发自内心地有一种遗憾孩子怎么长得那么快,还没玩够,就突然间长大了。

    周围的一些人看见我们似乎从来不为孩子操心,孩子却成绩好,又懂事,觉得我们做家长很轻松,就羡慕我们命好。

    这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些家长,当孩子小时候,他们对孩子何等怠慢。有的人一心扑在工作上;有的人忙着喝酒应酬;有的人整天沉醉在麻将桌上。我甚至见过一位母亲,她仅仅是出于对婆婆给妯娌看孩子的嫉妒,就硬要把自己已经三岁的孩子也送给住在另一个县城的婆婆。这样的父母,孩子小时候,他们不关注他的情感需求和教育需求,到孩子大了,有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才对自己的孩子抱怨连连,感叹自己命苦,感叹做家长不容易。

    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多付出一些辛苦,往往有四两拨千金的功效。这个付出是天下最划算的投资。如果把这件事做反了,在孩子小时候不注意,不把教育孩子当回事,到孩子长大了,不知会有多少麻烦。有谁能把一张乱涂乱画的纸擦干净呢?

    从《北京青年报》上看到一件事。一个叫陈宇的上海男孩子,从大学退学,离家出走,五年杳无音讯。父母多次外出寻找未果,至今仍不知其所在。陈宇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陈宇1987年出生后,父母都忙于干事业,把他放到外地的姑姑家,直到五岁才接到身边。可以想象,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离开父母就已经是非正常操作。当他的真正抚养人变成姑姑时,却又在五岁这个已形成较稳定感情的年龄,使他和姑姑分开,把他又投入一个新的陌生环境。

    父母只是按自己的需要调遣孩子,他们可曾考虑到这不是一株植物或一个小动物,而是个具有丰富思想感情的人;他们哪里能想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落下怎样的心理创伤。

    从报道的字里行间看出,父母在后来和陈宇的相处中,缺少亲情交流,缺少沟通上的和谐,孩子和父母间有严重隔阂很多由他人长期抚养的孩子,在回到父母身边后,都会表现出和父母相处的不和谐。从陈宇决绝地离开家庭,宁可让自己变成孤儿,可以推测他多年来内心的痛苦。他父母现在都退休了,才意识到他们可能永远失去了儿子。

    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

    多年来,陈宇式的抚养方式并未引起广泛的质疑。把孩子委托给一个可靠的人,自己专心投入工作,这种生与养的分离不但没有受到批评,反而成为一些人,特别是工作上取得成就的人得到赞美的事迹与证明。

    近年来,随着70后、80后为人父母时代的到来,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大批农村务工人员进入城市,生而不养更成为一种主流现象。

    每当成人利益与儿童利益发生冲突时,成人总是选择的主动者,是强势一方;孩子总是选择的被动方,是弱势方,所以做出牺牲和让步的总是孩子。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出去,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损害不会立即呈现,但孩子不会白白做出牺牲和让步,任何不良的成长过程都会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痕迹,成为日后影响他生命质量的一个病灶,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好多麻烦。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最早一批留守儿童已经长大,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已显露出来,而城市寄养儿童问题却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

    城市寄养儿童不一定都是送到外地,大多数是和父母一起生活;只是他们的真正看护人是爷爷奶奶或保姆。从空间意义上说他们和父母在一起,天天能见到或一周见一次。实质上,由于父母对他们不用心,他们有着和农村留守儿童相同的成长境遇。这种情况更应引起关注。

    三年前我接触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10岁的小女孩,性情很古怪,学习成绩不佳。一方面表现出对父母很依恋,非常在意父母对她的态度;另一方面又天天和父母吵架,冲突不断,从不肯听父母一句话。她的父母都非常能干,都是单位里的重要负责人,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好,从孩子一出生就专门请个保姆来家里照顾孩子。母亲在生完她三个月后就上班,把带孩子的事完全交给了保姆。

    从表面看孩子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母工作忙,每天早出晚归,且经常出差,孩子从早到晚全是和保姆在一起,连晚上也是和保姆一起睡觉,孩子住在自己家,却如同一个寄养儿童一样缺少和父母相处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孩子对保姆产生了依赖,保姆也很疼爱小女孩,俩人感情很好。每次保姆回老家探亲,孩子都不想让走,比妈妈出差还难过。

    但小孩4岁时,家长和保姆在报酬问题上发生了冲突,就坚决地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