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2.如何让孩子爱吃饭(2 / 4)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他们的方法如果用于生产一架机器或培育一株玉米,肯定会成功,可惜面对的是一个有独立意识的孩子。

    当我试图劝这位妈妈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不要过分追求“标准化操作”,不要在饭桌上逼迫孩子时,当妈的立即摇头说,孩子太会耍花招,有几天说如果家长不因为吃饭唠叨教训他,他就好好吃;结果他一筷子只夹一根菜,一根菜放嘴里嚼半天,一顿饭下来,其实只吃了很少的一点。这位家长突然忿忿地说:“我们现在都不管他了”。

    可从她接下来的话我才听明白,所谓“不管”,只是换了管的方式,每顿饭都给孩子单独盛出一大碗,不管他吃多长时间,都必须吃完——妈妈觉得自己已做得很够意思,不再像以前那样总因为吃饭和孩子发生冲突了。但令她气愤的是,孩子居然有时能把这碗饭一直吃到睡觉。

    我还是想劝说这位家长,让她替孩子着想一下,体会一下自己不想吃饭别人硬塞的感觉,建议她不要那样和孩子天天顶牛,允许孩子少吃一些。这位家长立即反驳说,他是个男孩子,个子长不高怎么办,全家人为这个着急死了,不多吃些怎么能长个子呢!

    我能理解她的着急,就不死心地想让她明白,孩子的情绪和进食有很大关系,只有先解决孩子的厌食问题,才能解决进食问题,而厌食的根源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吃饭太斤斤计较了。

    这位妈妈对我的话没有兴趣,在言语间表示我不懂得食品营养,不知道一个长身体的孩子每天需要哪些营养,必须达到多少量。她认为婆婆在这方面比谁都懂,觉得不需要别人指点。

    在这样的家长面前,我黔驴技穷了。

    有一天,我在学校午餐时观察了一下男孩。他的饭盒里只要了很少的东西,几乎没吃一口,整个午餐时间他只是做样子,用勺子拔拉几下饭,但没有一口送进嘴里。到别的同学吃饭结束后,他把所有的饭倒进垃圾桶,走出食堂。他班主任说这个孩子几乎天天这样,从不吃学校的饭。以前向他家长反映过,家长就要求老师盯着他吃饭,并流露出对老师的责怪。老师要关照全班学生,怎么可能天天盯着他吃饭,所以现在也不对他家长讲这回事了。

    看着那孩子瘦小的身体,目光里的飘忽不定和不时流露的敌意,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遗憾。家长对孩子充满了多少期望,不仅希望他学习成绩好,将来能上名牌大学;也希望他心理健康,能生活得幸福;同时还希望他身体健康,长得高高大大,外表出众。可单是吃饭这一件事,弄不对了,对这方方面面就不知有多大的破坏作用。从吃饭这件事再猜测这个孩子的家长在另一些事上的做法,恐怕也是刻板而缺少对孩子理解的。唉,如果那样的话,他们的许多希望,恐怕都要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如同在学习问题上我对那些干涉过多的家长们说“不要管孩子”,往往会遭到这些家长的反感一样,在吃饭的问题上对那些斤斤计较的父母们说“不要管”的话,同样也会遭到人家的白眼。“不管”在许多父母那里真是件非常难以做到的事。原因在于他们不认为自己的“管”是多余的,也不相信这叫“干涉”,他们坚信这叫关心和指导。所以,如果有人让他不要“管”孩子,就如同让他放弃做家长的责任和权利一样难以接受。

    可事实是,如同在学习问题上越“管”越坏一样,“在吃饭的问题上同孩子斗狠比犟,父母没有不败的”。

    如何让孩子有正常的食欲?这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四个字:顺其自然。

    家长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不强迫不焦虑,相信孩子知道自己吃多少。孩子某一天胃口大开,什么都想吃,某一天却什么都不想吃,这都正常。从一开始你就只是注意食品的营养搭配,把应该给孩子吃的东西拿上桌子,但他吃哪一种,吃多少只是自己的事,那么孩子就不会出现厌食的情况,你在这件事上就做得又简单又成功了。

    如果孩子已出现了厌食症状,斯巴克先生在这方面给出了一些很好的具体指导,归纳他的指导,有如下内容:

    第一,家长改变态度。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态度平淡,吃多了不表扬,吃少了不批评,这个问题上始终平和愉快,让孩子不再因为吃饭的问题而感觉有压力。孩子拿起饭碗时心理上轻松,才有可能产生正常食欲。

    第二,如果孩子已出现了厌食症状,就不要指望他半月二十天就能恢复。家长要有耐心,这份耐心不是来自你强压焦虑的暂时的镇静,而应该来自你正确认识后彻底的坦然。孩子的恢复需要很长时间,几个月甚至几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父母只是由明处强迫变成躲在暗处盯梢,到一定时间终于忍不住又去唠叨孩子,那么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第三,不要在各种食物间划杠杠,不能说这个有营养要多吃,那个没营养要少吃。有没有营养要靠家长在做饭时调节。拿上桌的食品就要允许孩子自己选择。对于孩子不喜欢吃的食品不可以用条件来威逼,比如不要对爱吃肉而不爱吃菜的孩子说“如果不把菜吃了,就不给你吃肉”。这样的话只能让他更讨厌吃菜。不妨把话反过来说,“必须吃完肉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