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01章 蒋琬、郭嘉、徐庶全反对(1 / 2)  三国之大秦复辟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嗯。”

    点了点头,秦公嬴斐心里清楚丞相蒋琬等人的担忧,征发劳役一事关系着秦国的千秋大业。

    在这一点上,绝不容许出现差错。

    那怕秦公嬴斐在秦国至高无上,也必须要在乎百姓与秦国文武百官的想法,绝不能独断专行。

    心中念头闪烁,秦公嬴斐望着丞相蒋琬等三人,一字一顿,道。

    “虽然子龙攻入匈奴的消息未曾传来,而且并州业已失手,但是魏良攻破会水,斩杀右贤王拓拔天下一事上,大有文章可做。”

    “只要黑冰台与朝廷联手,足以引动秦国上下的舆论,再加上免去三年劳役的诱|惑,必将会令秦国百姓纷涌而至。”

    秦公嬴斐说到这里,虎目一转,走到桌面上巨大的地图,道。

    “况且这一次我们不是像秦始皇一般从无到有一般的开凿,不需要开山填谷,只是查缺补漏,将其中在四百年间遭受破坏的地段修补。”

    “征发百万劳役,足以在开春三月耕种之际完工,这样一来,并不影响明年的耕种与收成。”

    说到这里,秦公嬴斐虎目之中掠过一抹精光,望着蒋琬三人,道:“孤计划从今往后,只要不遇到大规模的战争,每一年征发劳役不下于五十万。”

    “以五年为期,每年征发五十万劳役,将陇西北地道以及位于秦国境内的驰道逐一修缮。”

    “同时孤打算新开一条驰道,为天下一统以后得用兵做准备。”

    ……

    “轰!”

    听到秦公嬴斐的这番话,再想起曾经秦公嬴斐对他们说过的野望,以军师郭嘉为首的三人,不由得将目光望向了汉州。

    汉州距离中原太远了,他们都清楚汉武帝派遣大将李广利攻打大宛的事情,自然明白咸阳距离大宛有多远。

    一想到这里,郭嘉三人脸色都不怎么好,汉州乃兼并曾经的西域三十六国而成,地域辽阔无比,想要新开驰道这将是一件大难题。

    不仅时间久,施工量极大,甚至于远远超出当年秦始皇下令开凿中原驰道的总量。

    ……

    一想到这里,军师郭嘉三人神色大变,丞相蒋琬连忙朝着秦公嬴斐躬身,道。

    “君上,如今战乱刚过,整个中原大地百废待兴,按照目前这样的情况,根本不宜大举征发民夫,还请君上考虑一二。”

    以臣子的身份说出这句话,等于蒋琬旗帜鲜明的反对,毕竟从秦公立足敦煌郡以来,秦国文武从来没有明显的反驳过秦公嬴斐。

    正因为如此,才能看出新开驰道对于秦国的影响以及蒋琬等人心中的抵触。

    这一幕的发生,有些出乎了秦公嬴斐预料。丞相蒋琬的反对,这让秦公嬴斐心下一沉。

    此时此刻,秦公嬴斐贵为秦国君上,万万人之上,身份地位早已经翻天覆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可以说,如今的秦公嬴斐早已经不具备当初心有想法,不管不顾就可以行动的时候。

    如今他贵为秦国君上,就必须要为秦国百姓以及文武百官着想。

    这意味秦公嬴斐心有羁绊,在决定一件事以前,需要考虑的客观事情变多。有时候明知道此事必行,也不能一意孤行。

    而是要与三公九卿以及文武百官商议,绝不能盲目。

    ……

    “丞相所言甚是,一旦征发民夫过于频繁,必将会对君上的名声造成影响,在此之前已经有三年内修缮陇西北地道以及其他四大干道在秦国的部分。”

    “这意味着,至少在三年内秦国必须要时刻维持着五十万劳役,对于秦国而言,这已经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了。”

    太尉徐庶眼中掠过一抹凝重,望着秦公嬴斐,道:“当初始皇帝修缮骊山陵以及阿房宫,在关中一地劳役达到七十万近乎一百万,再加上修缮驰道,北筑长城,南通灵渠,以及对外用兵,以至于大秦帝国劳役人数保持在一千四百万左右。”

    “当时大秦帝国兼并关东六国,虎视天下,始皇一人之威独压寰宇,那怕如此,也导致怨声载道。”

    “如今我国尚未一统天下,征发五十万劳役修缮陇西北地道已经是秦国的底线,更何况秦国汉凉并益四州,每一地劳役都不下于十数万。”

    “这导致整个秦国一年的劳役人数堪堪持平百万,这是秦国的底线,一旦超过必将会引发民怨沸腾。”

    说到这里,太尉徐庶深深的看了一眼倾听的秦公嬴斐,道:“至少在五年之内,绝不能新开驰道,增加秦国劳役量。况且这五年内,谁也不敢保证天下大势不变,一直保持七国并存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

    “请君上三思,如今秦国粮草不足,内忧外患,外有鲜卑虎视眈眈,内有关东六国时刻准备兴兵攻打。”

    “此时征发劳役新开驰道,繁琐的工程量,以及长时间的劳作,势必令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军师郭嘉眼中掠过一抹精光,望着地图半响,道: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