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9章 几人称帝,几人称王(2 / 3)  匈奴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部的程普动兵北上,与袁术委任的庐江太守张勋斗在一起。

    荆州的刘表亦出兵,命江夏太守黄祖统军一万,自西陵东进,也来凑凑热闹。

    袁术还没享受多长时间的皇帝生活,就感四面着火,局势急转急下,令他有些慌了。

    “恨煞朕也!这些叛逆,真是不识时务,竟敢公然起兵攻朕!”寿春的皇宫大殿上,袁术气急败坏,怒声道。

    底下一众文武大臣,分列而立,着统一服饰,与大汉朝服相异。这面子工程,袁术这边做得还是足的。一干人面对盛怒的袁术,都显得惴惴不安。大部分人都明白,成国的局势,不妙啊。

    底下的阎象眼中忧色一闪,他之前是极力反对袁术称帝的,可惜拗不过袁术。袁术估计也是计较此点,称帝之后其他人都升官封爵的,就他得了个侍中的虚职。

    事人主,则尽其忠。袁术的昏招已令阎象看到了他日寿春城破的场景,不过他还是袁术的臣子,还得为袁术谋划。

    出列劝解道:“陛下,还请息怒!”

    袁术好不容易安静下来,看向阎象,对他态度好了些:“曹操、孙坚、刘表三路发兵而来,局势危急。爱卿,可有策教朕?”

    阎象沉声应道:“敌军三路而来,然为患者只曹操与孙坚二人也。刘表那一路偏军不足为虑,只要陛下能挡住曹孙二军,当可无虞!”

    “如何抵挡?”袁术急问道。

    “敌军南北夹击,然其动兵不是很多。陛下仍有兵近十万,可分兵拒之。江东的孙坚屯兵牛渚,乐就将军那边兵少将缺,还请陛下遣大将、派重兵,增援驻守,务必将孙坚挡在对岸。庐江有张府君,以其之能,足以挡住刘孙偏军!”阎象缓缓献策道。

    “曹军那边,朕亦分兵派人去对付!”听阎象之言,袁术当即有些兴奋道。

    阎象摇摇头:“淮南诸县,除却寿春,并无坚城可守。若陛下完全分兵去守,反而容易给曹操各个击破的机会,曹操用兵之能,陛下也有所体会吧。臣提议,收缩兵力,尽屯于寿春,放曹军进来。”

    “寿春城高池深,粮草足用,曹军远道而来,必不可久攻。且臣闻,曹操属地,粮食紧缺,只要拖得些时日,待其粮尽,必退军。陛下同时可遣汝南的陈兰将军统军绕袭曹军后路,曹军之患可除!”

    “不可!”闻阎象之策,旁边的杨弘当即反驳道:“寿春乃陛下帝都,怎能不战而放任敌军兵临城下!”

    袁术也是摇了摇头,放任曹操来攻,他做不到。

    “纪灵!”袁术唤道。

    “臣在!”纪灵出列应声。

    “朕与你两万大军南去历阳,给朕将孙坚拦在对岸,能做到吗?”袁术冷声道。

    “臣必不负陛下所托!”纪灵当即许诺。

    想了想又下诏:“命桥葳为主将,雷薄、陈纪为副将,领军四万,北拒曹操。太子袁耀领禁军负责寿春城防。梁刚、李丰,兵败沛国,有负朕所托,暂且收监下狱。”

    “诺!”

    对敌之事,就这么被袁术定下了。阎象见袁术这般安排,心中默默叹了口气,桥蕤有才,但如今军心动荡,只怕其与雷薄二人难支,哪儿是曹操与他那干良臣勇将的对手。

    “陛下!”有小校慌忙入殿。

    “慌慌张张,成何体统!”袁术眉头一皱。他似乎忘记了议军之前,自己的歇斯底里了。

    “陛下,淮南尹郑泰,弃官北逃了!”

    殿上似有阴风起。

    “可恶!那郑泰,当初其谋算董卓,仓皇逃亡,是朕收留了他!如今竟敢背叛朕!真是不当为人子!”猛拍一下御案,袁术脸色阴晴不定。

    此前郑泰称病,不能上朝,他允了,还使专人慰问,这转头便弃官而逃了。封他为淮南尹,足见对其重视,郑泰的背离,怎能令袁术不气。

    “都散了吧!”袁术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

    讨袁之战随着袁术动作,彻底拉开大幕,淮南大地完全陷入战火之中。在袁术治下,本就不复当年富庶的淮南,即将被战争摧毁。

    为了应对南北两边的敌人,袁术于淮南大肆征粮、征壮丁,派摊徭役。穷兵黩武之下,还硬是将曹孙挡住了。

    桥蕤领军北上,驻于沛国与九江交界处,与曹军交战,竟然小胜机场。派陈纪领军对付东边的夏侯渊,出人意料的是,曹军悍将夏侯渊居然为其所败,被生生赶回了下邳。陈纪以弱击强,战而胜之,趁势进击,欲渡河追击。

    牛渚的孙坚,也被纪灵挡住了,尝试过几次渡河,不得建功。纪灵于江北,多造烽火台,严防孙军偷渡。

    大军渡河,从来都是不容易的,纵使江东水师精锐,但面对纪灵严防死守,也不敢冒失地尽全力强渡。有尝试过分兵牵扯,但纪灵耐心很足,不确定孙坚主力,绝不轻动,令孙坚很是头疼。

    两方就在牛渚一线相望,对峙了许久。孙坚对淮南土地充满了野心,就是难以渡河。

    南边孙坚,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