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6章 三年期满(2 / 3)  匈奴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毕竟苏双在刘渊南攻的过程中出了不少力的。而苏双对此,亦颇有怨艾。这下再度惹怒刘渊,下得旨意,命人在流放途中将其一家老小尽数赐死。

    任盐铁转运使的张世平也没能逃过罢官的下场,不过二十多年前结下的“善缘”救了他一命,淑妃卞氏为其说了句话。虽然依旧丢了官,失了爵,但家产还给他留了两成,在长安,张世平还能当着“皇商”。

    刘夏如今的上层建筑,诸子都彻底站到前台。太子刘瑞,署理吏部。刘珩、刘珝在被刘渊闲了一岁之后,又放了出来,刘珩在兵部,刘珝在刑部。

    刘渊的安排,立刻让壮大了不少的太子一系的人警醒了,不敢再如之前那般得意忘形。

    二堂之上,刘琤仔细阅览着近月以来,各地上报的屯田事。底下,有不少主事、郎中整理着各方奏报,一片忙碌的景象。

    刘夏,不是每个县邑都如郑县准备那般充足,不是每个县令都有郑竹的能力,都似郑竹那般用心谨慎。故此,依各地上报与民部自己的监察人员汇报,屯田到户的问题很大。

    有官府执行不力,迁延时日,引民心不定者;有官府准备不足,对各屯田屯民事不熟悉,朝廷诏令到了方开始细细甄别,效率低下;还有些人,似乎刻意抵触,想要给此事添乱子......总之,从胡夏全国范围来看,虽然不断地在推进,但进度并不算快!

    “那些庸碌之人都该罢了!”刘琤一拍堂案,冷声道。他是被气到了,从未发现,大夏竟有这么多庸才。

    “如此小事都办不好,这些人,何以治一县之民!”刘琤阴着张脸:“可以想象,我大夏子民在这干人治下,生存将如何困苦!”

    底下的民部官员闻之,都底下了头,都清楚,刘琤是在发泄。这两天,刘琤是完全在与土地、人口、钱粮打交道。屯田改制落实,是他要交给刘渊的一份答卷,他很是在意。

    “殿下!”法正迈步入内,见礼,手里捧着一叠奏折。

    “孝直来了,走!”将法正唤至身旁,刘琤依旧怒气难平:“那些庸官,真该都与之裁撤了!”

    “都裁撤了,陛下用何人来治理大夏?”法正轻笑道:“殿下,您最近有些急躁了。”

    刘琤闻言一愣,随即面露苦笑:“屯田改制,事关大夏稳定,耗费了这么多时间与精力,在这收官之际,底下人却执行不力,孤怎能不急!”

    在旁几名户部官员,都侧耳听着刘琤与法正的对话,心中感叹,整个户部,也就法正能与郑王关系这般亲近了。

    “殿下也不要只盯着那些迟滞郡县。”法正安慰道:“并州有韦、杜二公,河东有贾太守,凉州有钟使君,这几地进展,可不慢!”

    听法正这么一说,刘琤面色方好看了些,不过随后还是凝声道:“还需请诏,责令诸郡县,半年之内,必须授田到户。但有逾期者,重惩!”

    “臣这边有一则好消息,郑县屯田事已然处理结束,无遗漏,无异议,其治下数万屯民,人皆欢庆,赞誉陛下与朝廷!”法正这个时候满含着笑意对刘琤道。

    “郑县?郑竹?”刘琤闻言,不见喜色,反而眉头一皱:“孤素知郑县进展不慢,然如此迅速!这其中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是郑县经郡府上呈户部的文书,请殿下过目!”

    刘琤接过,细细阅览,上面记录了郑县屯田事始末,很详细,诸多刘琤想看到的细节都未遗漏。

    过了好一会儿,刘琤终于露出了笑容,轻轻感叹道:“这小小郑竹,倒是给了孤一个惊喜!”

    语气中透着对郑竹的喜爱:“依孤看,这举于小乡亭里间寒门,比起大夏留用的那些世家子,理政能力要强得多!”

    法正听刘琤这话,也不当真,清楚其是在说气话。郑竹终究是个例,虽然在大夏这样的个例也还有一些。臣服于胡夏的士族们,还是为这个王朝贡献了诸多人才的,他法正也是其中一份子。胡夏能在并、雍、凉站稳脚跟,这些臣服的士族也是有出力的。

    “这样!”刘琤想了想,对法正吩咐道:“郑县自长安快马可一日而还,烦劳孝直亲自走一趟,替孤再确认一下郑县之事!”

    刘琤崛起于郑县,又是郑王,对此县,是有特殊感情的。郑县那边若是真的,那他准备再好生提拔郑竹,故他对此极为慎重,他有意将郑县推为天下县邑的榜样。

    直到法正回归,刘琤喜而入宫,欲直陈刘渊。

    帝宫之内的刘渊,这两年,除了一如既往地操劳军国大事之外,日子过得很平淡。储位之议以刘瑞入住东宫暂时告一段落,夏国上下有了一段安宁,哪怕是表面上的。整个夏国显得很平静,而对夏国来说,平静难能可贵。

    他的后宫倒是有不少变化。

    思妃刘氏(汉万年公主)薨了,其于夏宫本不怎么受宠,又屡出思汉之言,更惹刘渊不喜。一直想要个孩子,刘渊少临幸,肚子又不争气。何惠妃当年薨逝时,就想抚养其子刘珣,结果被刘渊安排给皇后刘芷。就这么,郁郁寡欢而亡,终时不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