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7章 风云再起(2 / 3)  匈奴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站稳脚跟,受曹操重用。在袁赵这边,自然是司马懿为族长,还亲自下场与崔氏联姻,又投了袁尚。在袁尚与袁谭的争斗之中,他一直是个风云人物,出谋划策,几年下来,已经成为袁尚最心腹之臣。

    扫了束着手脚,微耸着肩膀的司马懿,袁尚不由感叹道:“仲达呀,你就是太过拘礼了!”

    “礼不可废!更何况如今陛下已位居至尊!”司马懿神色之间更显郑重。观其表现,袁尚眼神深处仍旧不免涌现满意之色。

    “袁谭那边如何?”顿了片刻,袁尚表情微凝,问道。

    “回陛下!”司马懿心底简单措辞,方禀道:“临淄王急奔临淄,正联络旧部,怕是准备动兵了!”

    “朕这个皇兄,果真是不欲安分守己啊!”袁尚语气中冷意阵阵:“殊不知,如今的青州,可不是当年他坐镇之青州了!”

    “派人严密盯着青州,一旦其动兵,各路大军,立刻进行围剿!必须从速,不能使乱事扩大!”一甩袖,袁尚很是冷酷道:“至于袁谭,生死不论!”

    “诺!”

    作为自己最大的对手,袁尚对袁谭是忌惮不已,哪怕他如今胜利了。他本就有“得位不正”的嫌疑,在袁绍尸骨未寒之时,也不敢贸然犯下杀兄的恶举。

    但袁谭一日不除,袁尚就一日难安。问计于司马懿,献上此计。诱袁谭作乱,以大义平灭之。这也是袁谭能在邺都被袁尚牢牢掌控的情况下安然遁出邺都。

    袁尚也不怕袁谭在青州闹出大乱子,这些年,袁谭费心于邺城与袁尚争,而袁尚则在司马懿的建议下悄然于幽、青挖两个兄弟的墙角。袁谭想要籍如今青州与袁尚作对,很不现实。就他一至青州便召唤的心腹大将焦触,暗地里已经臣服袁尚。

    “那些中原士族,既入河北,此前却一直支持袁谭与朕作对!”低着声音,袁尚神色极冷:“如今朕得位,定要好生清算一番!”

    听出了袁尚言语中的意味,司马懿微微摇头,轻声劝道:“于陛下而言,如今大局已定,中原士族已然为陛下之臣,过去的矛盾,陛下当放下了。如今陛下当团结各方势力,积聚民心,稳定国内,共同应对天下大局!”

    司马懿娓娓而谈:“再者,中原、河北士族如陛下双足也,若弃一足,如何正常行路?请陛下恕臣大胆直言,若无中原士族,陛下将以何制衡河北世家?中原士族,人才众多,以臣之见,只要陛下稍施善意,其必心悦臣服!”

    听司马懿剖析一番,袁尚若有所思,沉吟许久,突然抬头看着他:“不知仲达,属于中原士族,抑或河北士族?”

    眼神古今无波,司马懿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埋着头拱手道:“臣只欲为效忠陛下之孤臣!”

    闻其言,袁尚不置可否,淡淡一笑,略带玩味地盯了司马懿一眼。他非庸才,对司马懿这表忠心之言,自然不会全信。

    “仲达,登基大典,朕欲用你主持,如何?”

    司马懿直接仆地推辞:“微臣何德何能,万望陛下收回成命,另择股肱之臣!”

    “仲达不就是朕之股肱嘛!”袁尚轻笑着,两眼一瞥:“那仲达觉得何人合适?”

    “审正南公!”司马懿毫不犹豫答道。

    “启禀陛下!侍中许攸求见!”在袁尚与司马懿交谈甚欢之时,外边传来了宦官的通禀声。

    眼神一亮,袁尚同司马懿对视一眼,嘴角挂着笑容,一挥手:“宣!”

    ......

    与袁绍差不多时间驾崩的,是楚汉的刘表。在两三年前,在大部分人的眼中,老迈多病的刘表命不久矣,许多人都默默地替刘表掐着日子。

    可惜让很多人略感失望的是,刘表硬是吊着一口气,活了这两三年,于江陵的楚宫黯然逝去。继承人问题,仍旧是楚国的大问题,刘表一死,大将军蔡瑁便矫诏扶了刘琮继位,同时鸩杀房陵王刘琦。

    蔡氏想要籍此掌控楚汉大权,显然是打错了算盘,且其鸩杀刘琦更是昏招,犯了众怒,大失人心。如今的楚国,外边可有着刘备这个手掌重军的“宗室大将”在,不少人都指望着刘备能够拨乱反正。

    蔡瑁掌权后的第一件事,便将目标放到了刘备身上。想当然地下诏让刘备回江陵,同时派人往夏口,欲掌控大军,结果岂能如其愿。

    刘备,在河北至中原,在道荆州,苦心经营十多年,头发都熬得泛白了,终于将迎来他人生的巅峰。这些年,蔡瑁等人的明枪暗箭,刘表时时表露的猜忌,大敌孙吴的攻伐,都让刘备给避过了。

    一直到如今刘表之死,蔡瑁逆举,终于给他一个名正言顺,权掌荆汉的机会。在夏口,刘备祭天,祭刘表,尔后高举义旗,打出“讨逆”的旗号,号召楚汉上下,讨伐蔡瑁。

    刘备显然是筹备充足的,扎根荆襄十多年,积累的实力一下子全数爆发出来,上下响应刘备者众。这些年,楚汉对外,战绩多为负,也就刘备领军时尚能撑撑场面。荆襄仁人志士,亟待一个英主,而刘备显然成了他们的目标。

    而荆、湘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