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思维转变(1 / 2)  崇祯大帝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第一卷风雨飘零

    内殿,随着崇祯皇帝的沉思,出现暂时的静谧,唯有外殿欢声笑语依旧,将士们吃得很开心。

    游击将军张云甫有些紧张的偷瞥崇祯皇帝一眼,等待圣断。

    从游击到总兵,连升三级,于他个人而言,甚至对整个家族,实乃至关重要。

    曹文诏也有些紧张,只不过和张云甫之事无关,他是紧张外面的那帮部下。

    虽然来之前已经反复交代过,但有醉酒者一律扙则五十大板。

    可曹文诏也知道,自己的这帮手下是什么德行。

    都是拎着脑袋过日子的军汉,今朝有酒今朝醉,这甜美爽口的御酒,难免有人贪杯。

    尤其是皇上之前说请将士吃好喝好,这明显是客气话,可那帮孙子是敢当真的。

    真要醉酒起来,肯定丑态百出。

    皇上大人有大量,自不会去计较,可他脸面就难堪了。

    见崇祯皇帝眼光半阖,他起身悄悄的走到外殿,叫来亲卫交代一番,然后重新回去坐下。

    “将士们也不容易,就让他们尽兴一回吧!”

    崇祯皇帝缓缓睁开眼,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忍不住出口劝慰。

    “皇上,末将军中有一批夷人,嗜酒如命,不可纵容。”

    曹文诏微微俯身,恭敬的回道。

    夷人?

    崇祯皇帝很快就醒悟过来,那不就是蒙古人吗?

    想想不禁哑然失笑,大明是骄傲的,把没有归附的蒙古人叫鞑子,即使归附的也要低人一等,称夷人,也叫胡人。

    阔以,这很好,泱泱大国要的就要这股精气神!

    哪像后世被打断了骨头,见了昆仑奴都惊叫,哇,外国人!

    更有一些奇葩女子,以嫁异族为荣。

    在大明,你试试?

    丫的不把你浸猪笼,算朕输!

    “曹爱卿军中有多人夷人?”

    入乡随俗,崇祯皇帝开口问道。

    “五百多,个个皆骁勇彪悍之辈,战力不俗。”

    曹文诏显然对他们很满意,出声称赞。

    曹文诏的话让崇祯皇帝陷入思考,对关宁铁骑的问题也渐渐清晰起来。

    崇祯元年前后,有约十万蒙古部落归顺大明,被时任辽抚安置在锦州附近,辽镇将领即从中招募大批精壮善战之夷人充做家丁。

    锦州总兵祖大寿更直接将部分蒙古人整编为降夷左右营,以蒙古部落首领为将,成为祖大寿直属指挥的一直精锐军队,人数约三千人左右。

    在此基础上,祖大寿再招募部分汉人,组成了祖家军。

    从此,以祖大寿为首的降夷部队,成为祖家军的主要战力。

    崇祯八年四月,祖家军的将领祖宽、祖大乐带以降夷家丁为主的部队入关剿匪,祖家军的善战之名即在关内传开。

    至崇祯九年,有人开始以关宁铁骑称呼祖大寿所领的部队为祖家军。

    而曹文诏明显是财力不足,故而只招募五百余人。

    可是纵使如此,他也凭借他们把叛贼杀得落花流水。

    此时,对张云甫的使用,崇祯皇帝也有了决断。

    他发现自己原来想岔了!

    穿越过来后,他脑子里一直停留在用历史名人的思维上,总觉得他们可靠好用。

    这固然没错!

    可偌大的帝国,需要的人才何其多也?

    就靠他脑海里有限的几人,真的就够用吗?

    还有,自己总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曾经投降建奴的大明官员,有失偏颇。

    就说祖大寿,最后固然是投降了建奴,可真的是他本意吗?

    纵观祖大寿一生,都是在辽东抗击建奴,双方可谓仇深似海。

    不说别的,家族子弟战死的便不在少数。

    更关键的是,祖大寿非常清楚,他在大明得到的东西,建奴根本给不了他。

    屁大的地方,要什么没什么。

    毕竟,那时候谁也没想到建奴能入主中原,包括建奴他们。

    所以,祖大寿三番五次答应投降敌酋皇太极,皆是戏弄他。

    包括实际的两次降清,一次是在崇祯元年诈降建奴,后用计返回锦州。

    另一次是在崇祯十五年终于降清。

    可两次都是在孤立无援,弹尽粮绝,发生人吃人的惨剧的条件下,要求皇太极对天宣誓,不杀将吏兵民之后,才开城投降。

    所以说,只要大明帝国稳固,祖大寿根本不会投降建奴。

    当然,该有的防范还是必须。

    未雨绸缪嘛!

    “张云甫,朕可以许你山海关总兵一职。不过,你必须替朕招募五千善战夷人补充京营,可有问题?”

    计较清楚的崇祯皇帝,终于不再纠结张云甫是否忠诚是否有能力,用过了不就知道了吗?

    再说了,曹变蛟既然敢举荐他,说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