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三章 讲义气的棒子国(1 / 2)  崇祯大帝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第一卷风雨飘零

    天空灰暗,北风阵阵,天气一天冷过一天,大明京城迎来了初冬。

    礼部下属的鸿胪寺,今天也迎来了一位朝堂大佬——次辅王应熊。

    寒风吹打在身上,凉飕飕的。鸿胪寺卿徐大会率领在京的各国使节,恭迎在官署门口。

    片刻后,一顶暖轿在几名侍卫的护送下,来到眼前。

    “外面冷,都到官署议事吧。”暖轿的篷布掀开,次辅王应熊轻声交代。

    然后轿夫继续前行,一直到门口方才落轿,后面是紧随其后的各国使节。

    不是王应熊装逼,在拿捏架子,怠慢各国使节。

    而是在大明朝臣的眼里,哪里有什么国家?

    那是番邦,勉强叫藩属国已经非常给面子了。

    更何况,作为大明老大哥的次辅,跟这些藩属国的驻外人员,身份地位太不对等了。

    在这些小弟面前,大明是骄傲的。

    也就是崇祯皇帝重视粮食问题,次辅王应熊才屈尊亲自走一趟,若不然,吩咐下去就可以了。

    待进入鸿胪寺官署内,与各国使节见礼之后,王应熊开门见山直接道:“诸位下国使节,前几日朝堂之上,天子有吩咐。”

    大明天子有吩咐?

    众人闻言,一个个皆不淡定起来,呼吸急促抬头仰望坐在中间的次辅王应熊。

    他们在大明的工作,原本就是吃喝玩乐,清闲得紧。

    等国内来朝贡,指点来人一些礼仪和注意事项。

    然后带他们领略大明风景,安排好游玩项目,让国内那些没有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好好震撼一把,基本也就这样了。

    而这,也有让他们继续留在大明京城的理由。

    这份工作,是个美差,值得珍惜。

    唯一可惜的是,大明朝廷拿他们当叫花子一样,从未开口对他们有什么要求。

    相对于他们而言,大明实在太富足了!

    两百多年来,他们都是朝贡一些在本国很值钱,可在大明朝廷看来是垃圾的东西,然后得到一堆赏赐回国,何曾听说过大明天子会有什么吩咐的?

    嗯,下旨呵斥的事情倒是有过。

    “敢问王学士,不知今上有何吩咐,下国一定倾全国之力去完成。”

    大明第一忠犬,由太祖朱重八老先生亲自赐国名的朝鲜使节李再泰站出来,行礼毕恭毕敬的表态。

    天见可怜,终于有机会报答大明爸爸了。

    不用怀疑李再泰的话是否虚伪,现在的棒子国在对付大明爸爸方面是孝顺的,心思是纯洁而真诚的。

    不说别的,历史上大明败亡之后,李氏朝鲜感谢大明“再造朝鲜”之恩,一直用崇祯年号到两百八十五年。

    按说,受建奴统治,使用什么年号纪年,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现实的问题。

    对此,我们必须客观的说,此时的棒子很没有被美帝带坏节奏,还是非常讲义气的。

    讲义气到让你感动。

    在年号问题上,不忘故主的朝鲜王室表现的阳奉阴违。

    除了对建奴朝廷的公文贺表使用皇帝年号外,其他一切内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祝文,仍用崇祯年号。

    地方官使用的疏章、笺文亦然如此。

    不仅如此,除了继续使用“崇祯”年号外,李氏朝鲜对大明皇帝年号的尊崇也达到了极点。

    无论是文书、古印,还是马牌、御画,只要有大明年号,一律收集整理,予以珍藏。

    同时,李氏王室对于大明的各种追思活动也与日俱增。

    仁祖时,每逢重要节日,宫中都要行“焚香望阙之礼”;肃宗时,自宜春门诣“禁苑坛”,以太牢祭祀崇祯皇帝。

    之后又在后苑春塘台设“大报坛”,祭祀神宗皇帝。又以大明太祖、万历、崇祯并享“大报坛”,并于三帝即位、忌辰日行望拜礼。

    这种祭祀活动每年都会进行,一直延续到李氏朝鲜玩玩。

    而对建奴,他们则视为犬羊、夷狄,私下称建奴皇帝为胡皇,称清使为虏使。

    朝鲜孝宗帝甚至以光复大明为己任,倡议北伐。

    他曾对大臣们说:“故欲养精兵十万,爱恤如子,皆为敢死之卒,然后待其有衅,出其不意,直抵关外,则中原义士豪杰,岂无响应者!”

    不过,棒子国自古以来就是嘴炮厉害,听听而已,不必当真。

    但客观的说,棒子国在对大明爸爸这方面的做法,讲真,比亲儿子还孝顺。

    当然,这也是爸爸做得好的缘故。

    早在明太祖时期,他就把朝鲜列为“不征之国”之一,朝鲜方面也始终以臣礼事明。

    特别是万历年间壬辰倭乱以后,朝鲜方面感谢大明的再造之恩,全国上下自觉形成了一股更加强大的亲明风气。

    到了崇祯年间,朝鲜国王光海君暗藏私心,在帮助大明抵抗“建州野人”的行动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