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节上(2 / 3)  新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李清的处境并不是太糟糕,他依然随时可以撤走——虽然这意味着整次进攻的失败。因为一旦东大营的攻势受挫,西大营前面的大军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凭借那些兵力,即便攻下西大营,也是损失惨重。而西夏与大宋的实力对比悬殊,西夏绝对没有本钱和宋朝打消耗战,哪怕用一个夏军换两个宋军,西夏也损失不起!所以一旦这次进攻失败,西夏军就只有暂时撤退,伺机再来……

    除此以外,李清还可以选择强攻!

    哪怕面前是振武军,两强相遇,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所有的念头在李清的脑海中飞快的闪过,几乎只在一瞬间,李清就下达了命令:“左军、右军交替掩护殿后!鸣金收兵!”

    “是!”

    立时,西夏军中军敲响了清脆的钲声,同时,在令旗的指挥下,左右军开始向前,交替掩护。而似乎与此对应,宋军的营寨中,也响起了进攻的号角!

    西夏骑兵强行拔转马头,向后撤退,跟在他们身后的,是一支黑压压的部队,长枪与盾牌在最前面,排着整齐的方阵掩护大宋精锐的神臂弓部队,追击着坠入计算中的敌人。

    神臂弓超长的射程,的确是所有骑兵的噩梦!每一轮齐射,必有西夏人受伤、毙命。西夏人的前锋阵已经折了一半以上的人马,策前锋阵在密如飞蝗的弩箭面前,也丧失了进攻的勇气——敌人能攻击到自己,而自己无论如何,也射不到敌人;如果想要靠近进攻,就难免死在箭下……面对这样的部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逃到他们的射击距离之外吧。

    但尽管如此,李清的部队也并没有因为撤退的命令而崩溃。他们撤退的时候,没有忘记观察令旗的指引。

    虽然惊慌,却没有失措。

    左军与右军的接应很快就上来了。两支三千人的部队一左一右的攻击追击的宋军,忽而左军在前,忽而右军在前,接近宋军后一阵箭雨,就立时后退。这种策略很快就奏效,追击的宋军部队放缓了脚步,谨慎的注意着阵形,生怕给敌人可乘之机。

    “哎!”眼睁睁看着陷入计算中的西夏人从容退走,种谊麾下的军官们,无不跺脚。

    “不必叹气。”在箭楼上指挥的种谊对这种结果并非没有惋惜之意,但是这是宋军天然的劣势,种谊不想为不可能的事情而叹息,平静的命令道:“下令收兵吧。”说罢,他把目光转向了南方的战场。“天很快就要黑了,西夏人支撑不了多久了。就算他们的人不会累,马也会累,该去接应他们回营了。”种谊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如果等到李清回去拿那支部队泄气,那就会弄巧成拙了。

    “是。”

    默默地望着南方犹自纠缠的战场,种谊在心里微微叹了口气:“这场战争不会这么快结束。”不过身为大将的种谊,表面上却绝不会表露半点这样的情绪,只是一瞬间,种谊就恢复平时的从容与威严,移目至身边的一个人身上,沉声说道:“孙参军。”

    “下官在。”

    “你随我来。”种谊淡淡的说完,便即起身,向箭楼下走去。

    被唤作“孙参军”的中年军官连忙应了,紧紧跟着种谊下楼而去。二人一前一后,一直走到种谊的中军大帐,种谊见左右再无旁人,这才坐了下来,向他微微笑道:“你即刻设法潜入西夏,命令我们的细作去散布流言。便道这次战斗,我们之所以能击退夏军,是因为李清心怀故土,故意未尽全力,所以一直不肯和我们硬拼。如果他能和我们打一场硬仗,东大营早就成为平地了。”

    “是。”

    “此外,我这里有我的几封亲笔信,你让几个可靠的人去带给李清,不要告诉他们真相。只是在通关的时候,要故意被西夏军查获了。”

    那个孙参军听到这种毒计,竟是不由打了个寒战,忙应道:“是。”

    “嗯。”种谊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双手踞案,笑道:“李清用兵多智,兼之杀伐果断,临机决断,毫不迟疑。此人实是大宋之劲敌。然而他有生来的弱点——他是汉人,不合与西夏卖力。须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战场上除不掉的敌手,便须在战场外除去!”

    孙参军凛然答道:“下官必不辱命!”

    摆脱了追兵的李清率领着败兵再次绕向南面的战场——既然振武军主力未出,那么如果动作迅速的话,至少可以从南面战场挽回一点面子。虽然那注定无关大局,但是无论如何,哪怕是名义上的“胜仗”,对于主将来说,也是必要的。

    但是李清没有想到,他的霉运并没有到此为止。连种谊也想象不到的事情,在前面等着他。就在他的骑兵们神情松懈的绕过一个山岗之时,突然,似乎是从地底传来数十声的巨响,仿佛大地被炸裂了一般,巨大的尘土与石块在前方掀了起来……李清只来得及看见走在前方的骑兵与战马们的肢体在尘土中飞裂,便下意识的趴了下来,紧紧贴在马上。但是受到惊吓的战马却不听控制,疯了似的乱跑起来。

    李清完全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他抬起头来时,只看到一副名副其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