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六章 银船到来(2 / 4)  大明官途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却鬼鬼祟祟的驶出了一艘小船。船上一共有五人。皆身着日本武士服他们趴在船头。紧张盯堆满了码头的物资和远处黝黝的仓库。个人清点了岛上的人数后。便划着小船后退了。就仿佛一只扁头蟑螂。无声无息的消失在黑暗之中。

    广州迎宾会馆一名锦衣卫校尉一路小跑进了大门。直接来到李维正的房前。

    “大人。有紧急情报!”“进来!”

    房间里。李维正正在写他的第二份关于赈灾粮案的调查报告。准备立刻送回京城。他来广州已经是第十天了。秦王走私船那边没有一点消息。几乎所有的相关方都潜伏下来。家都在等待船只到来。李维正的注意力也暂时放在灾粮案一事上这十天他派出两百余名锦衣卫赴广东各的调查从各的|集的情报来看。所有灾粮所掺稻的比例都是一样。而且来源的也一样都是军仓的借调粮食。二十几个县同时作假且手法一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问题的来源已经很明显了昨天又有几个锦衣卫校尉送来了关键的证据。广东清远县知县李文在接收军粮时便发现了粮食有掺稻的现象。在接收时特的做了记录。而军方的一名姓周的副千户也签了字。承认稻来自军方。

    李维正立刻命百户陈瑛率名锦衣卫紧急赶赴顺德县cOm。在家中扣留了这名副千户。防止军方杀人灭口。由于此案涉及到广东都指挥使张翼李维正怕军队哗不敢轻——动。便连夜初步报告以锦卫鸽信的方式送给朱元这已是五前发生的事情。

    这时。校尉快步进。半跪行了一礼。取出一封信道:“禀报大人。这是罗家给大人的紧急信件。”

    “知道了。”李维正过信放在上。却没有看。而是继续写他的第二份报告。片刻。告写好。他读了一遍。便交给身旁的一名亲随道:“立刻将此信以最高级别送出。”“是!”亲|信匆匆去了。

    时李维正才撕开家的紧急信。不用看他便知道是银船到了。已经等了十天。无论如何也该到了。不出所料。信中的内容果然就是银船已到罗家的秘密仓库。一三十万两白银。

    李维正沉吟了片刻。便对旁边另一名随道:“火速发信给东莞县和顺德县的弟兄。给我严密监视南海卫和顺德附近乡镇。有异常情况立刻汇报!”

    亲随领令而去了。李维正从身旁箱子里取出一张广东详细的图。仔细查看零丁洋附近海面的情况。事实上。秦王的很多侍卫跟随这批银子。抓住他们很容易但这并不能证明是秦王本人所为。关键是要秦王走私的确切证据。比如白银和亲笔信之类。再辅以秦王的幕僚侍卫等等人证。就铁板钉钉了。这也是朱元璋特别强调过事情。

    李维正的目光停留在县的海面之上。他的思路已经很清晰了。首先是要截住这批银子。其次才是找据。但又不能之过急而打草惊蛇。以他和赵无忌打么久的交道来看。此人绝不是一个走直线的人。

    想到这。他立刻令道:“速令罗广才和三名百户立刻到我房间里来。我有紧急事情交代。”

    就在李维正开始紧密鼓布局的同一时刻。赵无忌也发动了。在一间密室里。他仔细的分析着一个又一个的情报。银船到来并没有什么悬念。但怎样才这批白银平安运回陕西。这才是让赵无忌精竭虑之事。这一次他有一种不的预感。这种预感并非凭空而生。自从李维正来广东。赵无忌便开始紧张起来。这个锦衣卫千户已经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一块阴影。此人真是来查灾粮案的吗?从他进城杀人立威从他在罗家盛宴上的气势逼人从他在广东各的的四处出击。他应该是来查赈灾粮案。但赵无忌心中的疑虑始终未能真的消去。实在是他太了解这个对手了。在定远在武昌府。他一次又一次人意料的手段让赵无忌刻骨铭心。赵忌开始怀疑些都是李维正的掩人耳目。他真的目的或许就是秦王的私案。在他手上有一份刚刚收到的情报李维正的三百锦衣卫仅四十人在广州。其余的全部到各县查案去了。这份情报来看。李维正身边已经没有人。如果是来调查秦王之案。那应该下都留在广州才对从这一点来看。李维正确实没有查秦王走私案的意思。

    但赵无忌却恰恰认李维正这种决定不正常。他已经知道菊池风雅偷偷参加罗家盛宴并遇到了李维正一事。但这件事在李维正那里看不到一点下文。他甚至不派人寻找菊池兄妹的住处。这不符合李维正疏而不漏的性格。还有他初到广州便被人刺杀。这件事也没有了下文。使赵无忌敏感的察觉到。这里面似乎还隐藏着什么。

    “怪!真的很古怪!他在赈灾粮案上的表现似乎有些过份了。”

    赵无忌背着手在房间里慢慢踱步口中喃喃自语他沉思良久。终于做出了第一个决定。他立刻写了一封密信交给一名侍卫道:“火速将此信送到南海卫将军处。请他按信上的步骤执行。不可有半点大意。”

    待侍卫离去他这起身去了客堂。客堂里罗氏家族的家主罗南生和大商人马步远几乎是同时抵达。正在等候赵无忌的到来。自从十天前的盛宴后。罗家便以事关重大为由。改由家主罗南生来配合赵无忌的行动。这一点赵无忌并没有异议。他也赞赏罗家对此事的重视他却不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