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章 京城小聚(2 / 4)  大明官途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朱标跪了下来。重重的磕了一个头道:“父

    弟从小就缺少父的疼爱。儿臣作为兄长。也没有能导他守道德。以致今日之儿臣也有失恳求父皇看在手足情份上。从宽处罚二弟。给他一个洗心革面的机会。”

    朱元璋看了他半响。徐徐问道:“是你的心里话吗?”

    朱标仰头望着父皇。诚恳的说道:“回禀父皇这是儿臣的心里话衣服破尚可补。手足。安可续?儿臣愿为二弟承担部分罪责。”

    朱元璋背着手走到窗前默默的望着窗外的雪花。良久才声音低沉的说道:“你看重手足之情。朕很高兴。不过事情还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朕已经下诏命秦王进京。等他进后。你就以考察新都的名义去巡抚陕西。好好看一看你兄弟做的好事然后等你回来后朕再听听你的意见。最后再决定怎么处置你二弟。”

    “儿臣遵旨。”朱标低低答应了即他又道:“外儿臣想请父皇答应让李维正随儿臣一同前往西安。”

    这个要求应该大。标认为父皇肯定会答应。不料朱元璋却摇摇头道:“朕不同意让他再随你前往西安。查完广东之案。他的使命就完成了。”

    朱标一惊。难父皇要杀他不成。他连忙道:“。李维正对父皇忠心耿耿。这次查案更是智勇有加。是个难的的人才。父皇怎么能”

    他没说完。元璋便笑着打断了他的话。“你以为朕是要杀他吗?你想错了。朕当然不会杀他。只是想让他脱离锦衣卫。说实话。朕本来打算广东案后就提升他为锦衣卫事。不过朕看他坦然承认放罗家一条生路。他完全可以隐瞒。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诚实代了。并愿承担责任。朕因此就改变了主意。锦衣卫太黑暗。朕不想让他长期呆在这种的方。所以他回来后。就不会再是锦衣卫千户。”

    朱标大喜。便趁机求:“儿臣恳求父皇将他调到东宫。”

    朱元并没有立即答他。沉思良久才缓缓问道:“皇儿。你东宫之臣。象方孝孺黄澄齐泰等人会容忍李维正在你身边吗?”

    朱标沉默了。父皇一话便点中了要害。几个月。李维正进广州的当天便当街剥了南县知县的皮。这件事在东宫引起了方孝孺黄子澄等人的极大愤慨。纷纷痛斥其手狠。劝谏他与此人断绝关系。若李维正再回东宫。恐怕真的不被他们容忍。虽然他知道会有这个结果。但朱标却不想因此去李维正这人才。

    想到这。朱标郑的说道:“父皇常常告我。治理江山当文武相济。重文太阴。过武则|。虽然方孝孺黄子澄等人都是天下奇才。或气节崇高或有安邦定国之才。但他们都书生气太重。儿臣还是希望手下能有一名务实能干之人。李维正是我在定远县发现的人才。一手栽培起来。儿臣不想放弃他。”

    朱元呵呵的笑了。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道:“错。你果然比从前有进步。也知道光仁慈是做不了事情。不错。皇儿真的让朕感到十分高兴……”

    朱元璋点点头又道:“朕是打算让李维正将来辅佐你。成为你所依靠的重臣。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广东查处灾粮案手段太狠。已震动朝廷。罗子詹徽等大臣已联袂弹劾于他。可朕又不想把秦王之案公诸于众。所以朕要暂时把李维正雪藏几年。顺便再好好的磨练磨练他。他这次案子办的很漂亮。阴谋阳谋运用的高明之极。朕从别的渠道到了更详细报告。他确实是个不可多的的人才。你就替朕好好的笼络他。让他忠心耿耿替我朱家办事。”

    朱标回到东宫。一路上他都在思索父皇会怎么安排李维正。李维正不会久呆锦衣卫。这是他预料之中的事。倒不是因为他不适合锦衣卫。而是锦衣卫本身已经延续不了多久了。父皇不止一次暗示过他锦衣卫并非常态。将很快解散。所以李维正从锦衣卫出来。他也并不奇怪。他关心的是父皇准-把李维正安排到哪里去?去里磨练?

    刚回到东宫。侍卫首领杨宁便迎来了上来忧心忡忡的说道:“殿下。大王子好像被师傅重罚。在那里哭呢。殿下快去看看吧。”朱标吓了一跳在记忆中长哭还是很小时之事。现在他都十四岁了。居然还哭了。匆匆忙忙向子书房赶去。杨宁却暗暗叹口气慢慢跟在后面。

    房间里朱允一边抹着眼泪低泣。一边抄写|么。门口的一名小太监的焦急不安可不敢多说什么。这时。太子朱标走了过来。他远远望着儿子的背影。低声问小太监道:“被罚了什么?”

    “回殿下的话。方先生今天勃然怒。罚小王爷抄写论语三百遍也真是太狠了。”

    朱标慢慢走上按着儿子的肩膀笑道:“为什么被罚?”

    朱允一言不发。只管低头抄写朱标微微一笑:“罚抄三百遍也太多了。要不我去给先生说说情。把三百遍改成三十遍。你看如何?”

    “不要。”朱允抹去眼泪道:“孩儿犯了错误。自当受先生重罚。”

    “那你告诉爹爹。你究竟犯了什错误?”朱标柔声问道。

    朱允脸忽然一红。又低下头抄写。表情显的十分紧张。朱标从未见过儿子这样。他心中诧异之极。一抬头。却见王妃在向自己招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