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五章 紧锣布局(2 / 4)  大明官途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决心,东宫之争终于有了眉目,朱元璋祭祀已故马皇后时放出话来,继承东宫并非皇子方可,皇孙也可考虑,这句话的意思便直指朱允,紧接着朱元璋又派人修缮太子妃常氏的东宫住处,这也就是在暗示众人,太子妃可能要长住东宫了。

    这两件事让所有的藩王和朝臣都大吃一惊,许多人这时才反应过来,皇上其实早有这个想法,破格前太子党的成员叶天明不就是为朱允上位做铺垫吗?而叶天明也隐隐成为了朱允一派的头号辅臣,他家的门槛都几乎被踏破了,无数官员前来拜访他,皆想通过他向朱允表达自己效忠的愿望。

    李维正在这件事后突然变得沉默了,几乎被人遗忘,他这两天却比谁都紧张,两天前他得到了孙济从紧靠高丽的安远小城送出的情报,事情果如他所料,高丽人在拿回耽罗岛后立刻背信弃义,又再次出兵向图们江进发,重新夺回了他们刚刚答应退还大明的土地,李维正知道,朝廷肯定还不知道此事,孙济是在最握的前线发出的鸽信,朱元璋知道这件事,最快也要在半个月后了▲这半个月的时间差就是他李维正最后的机会,他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这是半年前便定下了计划。

    李维正骑马在官道上疾行,不到半个时辰,一行人便风驰电掣般赶到了京城,直接到了紫禁城的正阳门外,十三郎和五个锦衣卫在正阳门外候着,李维正则下马进了紫禁城,现在早朝刚刚开始,柴禁城内大街上看不见一个官员,只有送各种文书的马车在街上来回奔行,李维正很快便来到了中军府,今天还是和从前一样,军府内安安静静,大小都督们都没有来,即使来也不会这么早,只有经历司的官员准时上朝。

    “郭经历上朝去了子吗?”李维正来到门前问一名小吏道。

    小吏急忙行一礼道:“回禀副都督,郭经历上朝去了,还没有回来。”

    “那我在自己的朝房中等他,若他回来,请他来见我。”

    李维正来到了自己的朝房,他的朝房就在常升朝房的隔壁,房间很宽敞,但也空空荡荡,空空荡荡不是没有家具桌椅,房中的橱柜桌椅一概俱全,但没有文书,和他在锦衣卫三所以及威海卫时桌案上堆满文书不同,他此时房中的桌案上只有几份朝廷邸报,这是由通政司发行的内部官报,刊登皇上诏书、大臣奏折和一些大明各地的重大事件,只有一定资格的官员才能阅读,就有点像后世的内参。

    李维正坐在自己位子上,随手拿过刚刚送来的邸报翻看起来,他忽然坐直了身子,心中怦怦地跳了起来。在邸报左下角有一条腥逍∷低息,卫王昨日受诏进京。

    就这么六个字的腥逍∷低息,李维正的心中却如同翻起了惊涛骇浪,卫王也就是朱元璋的十五子朱植,洪武二十五年改封为辽王,就是为了对付日益猖狂的高丽,这段历史李维正是知道的,现在正好是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召他进京肯定就是为了改封辽王一事。

    但问题是高丽侵食大明土地的历史已经被他李维正因夺取耽罗岛而改变了,高丽人答应退还土地,那朱元璋也就没有必要再封辽王。当然,朱元璋为了巩固辽东局势,依然封朱植为辽王也是有可能,可是朱植二十几天前才刚刚返回藩国,朱元璋便再次诏他进京,这是为什么?如果是按照计划封辽王,那二十几天前完全就可以一起改封,以朱元璋的思维细密是不可能因为遗忘而再让他跑一趟,这就说明朱元璋要改封朱植为辽王是刚刚才决定,也就是说朱元璋也不太相信高丽会在半年后交还摩天岭以北的土地,所以才临时决定封朱植为辽王。

    李维正的心跳得异常剧烈,如果他猜侧正确,那朱元璋的想法就和他的计划不谋而合了,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声咳嗽,郭经历出现在门口。“李大人,你找我吗?”

    李维正连忙站起身笑道:“郭经历下朝了吗?”

    “皇上要求朝会短开,早朝便早早结束了。”郭经历走进房间行一礼道:“请都督吩咐。”

    李维正从怀中取出一本奏折,递给郭经历道:“我这本折子要给皇上。超知已经签批,请经历替我上呈皇上。”

    李维正不能直接递折子给朱元璋,必须先交上司审批后,再通过中军府的经历统一上报,由于中军府都督蓝玉不在京城,便由同知常升代批,昨晚李维正去了常府,请常升批了自己的奏折,今天他赶来中军府,就是要把奏折交给郭经历请他上奏。

    郭经历接过折子翻了一下,见后面确实已有常升的签批,便笑道:“我们中军府已经快一年没有奏折上报皇上了,李大人的折子是今年开张一本,不过今天送折子的时间已经过了,我明天一早便替你递上去。”

    “那就有劳郭经历了。”

    李维正拱了拱手,便离开了中军府,迅速向东宫而去,他的计划是环环相扣,一环不到位就可能前功尽弃,他今天晚来一步,就是为了错过今天送奏折的时间,他的奏折明天才会送给朱元璋,这样他今天就可以从容布局了。

    他来到东宫前,正好杨宁从里面走出来,他一眼看见李维正,便走上前拱手笑道:“五哥是来找小王爷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