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一章 风云疾变(中)(2 / 3)  大明官途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朱允微微一笑,又对众人道:“朕有很多奏折要批,若无事,可退早朝。”

    “陛下有旨,无事退朝!”

    “臣等躬送陛下!”

    ………………

    朱允回到自己的御书房,他的脸色立刻沉重起来,他今天还有重大事情和黄子澄、齐泰商量,昨天,礼部侍郎黄观上了一份他现在还不想面对,但又绕不过去问题:削藩。

    关于削藩,朱允在即位之前便多次和师傅们反复商量过了,结论早就明了:藩不可不削,关键是削藩的时机。

    即位后,朱允便很清醒地意识到,随着皇位的更替,大明皇族内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已经开始了,皇祖父交给自己这条船,正驶向随时可能面临灭顶之灾的政治漩涡之中,但他也痛苦,他知道这个削藩会给大明造成什么样的动乱?他的叔父们个个磨刀霍霍,只要他宣布削藩,一场祸及全国的兵灾必不可免,他不愿意祸及无辜百姓。

    他不由又想起了半年前他与皇祖父的一段对话:

    “我以御虏防患之事付之诸王,可使边尘不动,给你个太平天子做。”

    “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若不靖,谁去防御呢?”

    “那你的意思如何?”

    “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封地,再不可,则废置其人。还不可的话,就要出兵讨伐了。”

    ………………

    朱允说出了他和师傅们商量已久的决定,先德先礼,不可,再出兵讨伐,朱元璋总算是默认了他的登,遂下达了旨意:新皇立,藩王三年不准入朝,诸王皆须送二子以上入京居住。

    但问题时,诸王不准入朝,并不能阻止他们招兵买马、磨刀霍霍,时间拖得越久,就越有利于诸王,可如果立即削藩讨伐,那他又没有半点把握。

    这时,门外一名太监禀报:“陛下,叶尚书和齐尚书来了。”

    朱允精神一振,立刻道:“快宣他们进来。”

    叶尚书就是吏部尚书叶天明,齐尚书就是兵部尚书齐泰,他们是事先得到了朱允的召见。

    两人进了御书房,跪下道:“臣等参见陛下。”

    朱允连忙将他们扶了起来,“两位爱卿快快请起,赐座!”

    两人坐下,皆等待朱允的训示,朱允取过黄观的奏折,递给二人道:“叶爱卿、齐爱卿,这是礼部侍郎黄观昨日上的奏折,再次请求削藩,朕心中很乱,想听听二位爱卿的建议。”

    说完他望着叶天明,他其实是想听叶天明的建议,齐泰不过是请来陪坐罢了,叶天明是皇祖父留给他的一权臣,朝中几乎一半的官员都是他在冯傅案后所提拔,所以他在朝中势力很大,而削藩之事他也从来没有听过叶天明的建议,他今天想听一听。

    叶天明心中暗暗一叹,他手上还有朱元璋给他的密旨,而且他偷偷拆看过了,朱允若不能控制大明局面,就改立燕王为帝,而这种不能控制的局面,就是削藩后会造成的动荡,说实话,叶天明也很感动于朱允的宽仁厚道,他时时念着天下苍生的生计,怜悯百官们生活在高压下的痛苦,不仅是这样,他自己最担心的事情也没有发生,他知道自己权势太大,他很担心朱允上台后对自己下手,但看眼前的情形看,朱允对他网开一面了,仅削去了他的左都御史和户部尚书两职,而保留了权力最大的吏部尚书,事实上他也很清楚,他之所以同兼三个重职,其实也是朱元璋担心冯傅案后朝纲混乱。让他镇住局面。一旦恢复正常,是不可能让他再任三职,所以朱允削他两职,也在情理之中。

    但燕王为帝就不会这么好说话了,他是绝不会承认自己的拥立之功∴反他还会立刻找借口杀自己,以除后患,说不定哪天自己又冒出一份遗旨来,与其去冒那个风险,不如保持现在所得,所以叶天明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拥戴建文新皇,阻止燕王上位。

    现在他听朱允问自己削藩之事,他便缓缓劝道:“冯傅案不久,朝中刚勇之士已殆尽无遗,军心不稳,军权不束,陛下削藩引发诸王兴兵,陛下让谁去讨伐?士兵可会尽力,大将可会效命?朝中百官可会齐心一致拥护陛下?”

    叶天明简单的三个问题便问得朱允张口结舌,旁边齐泰也道:

    “臣也赞同叶尚书所言,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而兵未养,又怎么用它?”

    齐泰是兵部尚书,已经比较了解现状了,冯傅杀了太多的大将,现在全国都卫指挥几乎都是新任。尚不能完全控制手下,而对朱允就是军权还未到手,若现在动兵,必生掣肘。

    朱允明白自己的师傅的意思。以前他是主张立即削藩的,现在连他也改变主意了,说明问题确实很严重。

    这时,叶天明又道:“就算陛下军权在握,将士用命,然陛下可考虑过蓝玉的挥威胁?有此人在旁,一旦削藩乱起,岂不是正和他意,我就怕最后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了。”

    叶天明如当头一棒,顿时将朱允敲醒了,是的,他竟把蓝玉给忘了。剿灭蓝玉是祖父生前所殚精竭虑之事,然祖父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