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相互算计(2 / 3)  隋末之乱臣贼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长安的谍报传来的消息,大唐皇帝陛下的长子,领军五万即将巡视松州。”

    “大唐皇帝很厉害,他的儿子也很厉害,在这个时候,居然巡视松州,难道就不怕我率领大军,将他们灭掉吗?”尚囊双目中精光闪烁,说道:“这可是一个好机会,若是能将大唐皇帝的儿子擒拿,我们将占据绝对的优势,莫说是和亲,就算是割让领土,恐怕大唐皇帝也不得不答应吧!”

    “不错,正是如此,随行的不仅仅是那个汉王身边的兵马的配置、将领的姓名,甚至还有大概的行军图,这就有些意思了。将军以为呢?”禄东赞露出一丝笑容,说道:“听说这些中原的汉人很是聪明,但是同样的,这些人都喜欢窝里斗,能够将汉王的行踪说出来,最起码也是大唐王朝内部的人。听说大唐皇帝到现在,还没有册封太子,他的那些儿子们恐怕都在等着这个机会了。”

    “大人以为,这件事情我们应该出手吗?”尚囊说道:“对付五万大军,固然我们会损失一些,但是若是提前知道对方的行军路线,想对付他们还是很简单的。损失也不会太多。当然,得到的将会更多。”

    “出手自然是要出手的,但是不能将那汉王俘获,大唐皇帝刚毅果敢,就算是儿子在我们的手上,他也不会同意割让土地,行和亲之策略,但若是那些将士在手,大唐皇帝就不一样了。而且,将军不认为,将汉王送回去,告诉他我们很早就知道他的行军路线,再让他回去,这样更能获得跟多的东西吗?最起码,大唐王朝夺嫡之争会更加凶猛吗?”

    任何时候,夺嫡之争都很是凶猛,在松赞干布年轻的时候,自己的父亲被人毒死,自己也差点被杀,这就是残酷的夺嫡之争。现在大唐王朝比吐蕃更大,更加的富裕繁荣,这样的皇位争夺的人会更多,斗争将更加的残酷。

    禄东赞说擒拿了李承宗之后,将他放过去,就是想着让大唐王朝在内斗中衰弱,计策不可谓不狠毒,就是尚囊也忍不住点了点头,相比较身边这位,尚囊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仁慈的人。

    “行,就按照大人的意思去做。”尚囊并没有拒绝,因为这是为了吐蕃好,至于李信会不会因此而愤怒,尚囊并没有考虑,吐蕃的地理位置决定着,李信想要进攻吐蕃,将会付出巨大的损失。

    “李承宗恐怕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行踪已经被我们掌握,啧啧,就算是再强大的敌人,若是内部出了问题,再强大也没有任何用处。”禄东赞微微有些感叹,说道:“松州城这次我们还要进攻一次,这次要将松州城内的百姓君擒拿,李承宗知道消息之后,肯定会日夜兼程,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的机会,松州附近,可以埋伏的地方不少,只要李承宗进来,就难逃我们的埋伏。”禄东赞哈哈大笑。

    他决定给李承宗送一份重礼,当初在长安城的时候,虽然大唐对他还是很礼遇的,但是禄东赞仍然感觉出来,大唐上下对吐蕃的一种歧视,他们高高在上的嘴脸至今仍然出现在禄东赞的脑海之中,这让禄东赞心中十分气恼,所以决定冒险也要让大唐王朝吃一个大亏,让大唐的那些文明人见识一下野蛮人的厉害。

    “既然如此,我就领军前往,嘿嘿,这些大唐的百姓就是这样,我们肆虐了松州,仍然还有人前来松州,想占据松州的一切,这些人真是贪婪。”尚囊紧了紧自己的腰带,拍打着身上的盔甲说道。

    他虽然没有进攻松州,可是松州的一切都掌握在他的手中,现在的松州虽然不如当初松州一样繁华,但是吐蕃人进攻松州,不仅仅是为了里面的金钱,更重要的是为了松州的百姓,他需要的是掠夺松州的资源。只要有人,尚囊就认为,自己应该走这一遭。

    “那本官就在这里瓜将军旗开得胜。”禄东赞也露出一丝笑容,他要好好的谋划一下,如何利用自己手中兵马,击败李承宗的五万大军,然后将其生擒活捉,换取大唐王朝更多的好处。

    松州城再次遭了劫难,三万吐蕃大军再次攻陷松州,这次被俘虏的大唐子民只有一千多人,可是传到李承宗大营的时候,李承宗脸上仍然是露出愤怒之色,吐蕃人这是在**裸的打脸,自己领着五万大军,即将巡视松州,震慑吐蕃的时候,尚囊再次率领大军,抢掠了松州,这是对李承宗的蔑视。

    “立刻加快度,五天之内,必须赶到松州城下,本王倒要看看,这个尚囊是一个什么任务,真是好大的胆子,难道真的以为,吐蕃位于高原之上,我大唐对他没有任何办法不成?”李承宗面色阴沉,在大帐内走来走去。

    “殿下,将不可怒而兴师。”房玄龄看了岑文本一眼,见对方默不出声,忍不住出言说道。

    “殿下,这个时候,尚囊明知道殿下来巡视松州,还会派兵进攻攻打松州,掠走了我松州百姓,臣以为,这不仅仅是在蔑视我大唐,更重要的是他这个时候进攻,恐怕是另有算计,就是想着让殿下立刻进军。”岑文本叹了口气,赶紧说道。

    “两位先生的意思是说,尚囊的主要目标是针对本王的?”李承宗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

    “一个松州怎么可能和汉王殿下相比较。只要捉了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