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大恐怖(求票票)(2 / 3)  秦时小说家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如此,果有才学,自当毕业之后,给予重用,若然资质愚钝,给予虚职便可。”

    周清不由一笑。

    太学。

    上古三代以来就有,其职责很多,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选拔官吏人才,如何选拔,自然规则落下。

    “比起太学。”

    “朕更为看重中央学宫,乾坤大才多出于野。”

    “王族子嗣、重臣子嗣,长时间停留在咸阳城,不知诸夏真正风华风貌,难以体会大秦法治之妙。”

    “无论如何,韩非一言: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朕必行之!”

    “那也是郡侯当年在稷下学宫之论得知行合一。”

    “知晓大秦之法不难,通晓秦法也不难,难的是真正懂得秦法。”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始皇帝嬴政亦是笑道,其实先前所问,也非自己所忧,自己所忧是太学的出现,有可能会导致才不匹位。

    遍观春秋以来诸国之兴衰。

    兴者,必有能臣干吏出现。

    衰者,首要重臣必受重责!

    大秦有商君,霸业初成。

    齐国有后胜,强横之国力,悠然投降。

    百万铁骑扫灭诸国,诸夏在手,虽一时舒缓一口气,可……更大的压力扑面而来。

    大秦要守住这份基业。

    很难。

    虽难,始皇帝嬴政自觉可以应对。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欲要如此,大秦还要有一套崭新的官制,有闻国府和廷尉府正在联合商榷。”

    “此外,有闻相邦欲要辞官?”

    韩非之言,周清一直很欣赏。

    那是大才之言,那是真正的法术势之言,或许有些瑕疵,并不算什么,岁月长河中,一切所行,尽皆韩非之言。

    不过遮掩的稍微深一些罢了。

    念及此,周清话锋一转,落在另外一事。

    欲要出现一位真正的大才相邦,欲要出现一位如武安君、武成侯王翦的名将,一套清晰、有力的官制必须有。

    春秋以来,诸国官制大体有形,实则错乱。

    “崭新的官制尚未真正出现,朕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待新岁之前完善就好了。”

    “对于崭新的官制,朕对于国府、廷尉府的要求不多,只有十六个字。”

    “郡县统辖,官制成纲,权集中央,法落四方。”

    “根据近几日他们上呈的文书,朕已经有些明了了。”

    “郡侯若是有兴趣,也可前往国府、廷尉府参知政事。”

    崭新的官制!

    是一定要出现的。

    战国大势以来,诸国官制混乱不已,没有一套崭新的官制定下,如何定尊卑高下?

    没有一套完备有序的官制,咸阳施政如何能够快速有力的落在乡里?

    ……

    设计一套崭新的官制,不算很难,确需要考虑咸阳内外、大秦上下方方面面的事情。

    皇弟绝对可以做到。

    却那也属于国府、廷尉府的职责。

    “这件重任就留给国府、廷尉府了。”

    “玄清还是闲暇一品纯酿比较好。”

    周清又是大笑。

    官制!

    自己知晓的官制很多套,自己可以摆出来很多套。

    无论哪一套,核心都是一样的。

    而且,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

    没有一套官制是可以从头用到尾的。

    “你啊。”

    “御府令,这里……就是学员受教之地?”

    话语间,始皇帝嬴政一行人已经走过宽大的殿院,行入更深,那里已然出现如同中央学宫受教之堂所在。

    单手指了指,看向御府令。

    “陛下。”

    “这里正是太学之内的学员受教之地。”

    “暂设六处,其一是幼稚学员的启蒙之堂,其次便是五处并列之堂,分别为计然之堂、法学之堂、书法之堂、百家之堂、治事之堂!”

    御府令深深一礼,快速道。

    “嗯。”

    “对于六堂,朕也一览。”

    “身为高爵重臣子嗣,他们更应该有所成,一应种种,依从郡侯规制。”

    始皇帝嬴政颔首。

    六堂。

    御府令上呈的文书,皇弟上呈的文书,自己都有阅览,自然知道。

    启蒙之堂不消说,启蒙所用。

    其余五堂,也很好。

    计然!

    若是不通计然,那就是连钱财货物是什么都不知道,果然为官吏,岂不无用至极?

    法学之堂,不消说。

    书法之堂,皇弟文书中有所提及,以为咸阳宫自用、国府自用,那也很有必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