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八章 改编扩编(2 / 3)  铁幕1925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杨虎城目光一黯,道:“我看各部长官没有什么选择了。”

    吴安平诚恳道:“杨将军,我可以保证,用不了多长时间,所有人都会为自己的决定自豪,他们在解放军得到的,远比他们失去的要多得多。”

    杨虎城叹道:“但愿如此吧。”说完这句话,他便向吴安平告辞,匆匆赶去找各部将领商议去了。

    事情的发展没出乎吴安平的预料。对原守军将领来说,除了接受解放军的改编计划,他们几乎没有其他选择。这些人都是西北军的旁系将领,西安解除围城后,他们已经知道了南口大战的结局。溃败以后,西北军向西突围,由于沿途均是穷僻之地,联络困难,交通不便,给养医药无着,加之北洋追兵不舍,西北军节节溃败,损失惨重。各部将深感前途无望,因此自寻出路,一部投向晋系阎锡山手下,一部开往绥远等地。

    更为严重的是,甘陕已被解放军控制,西北军已被死死困在绥远,只能朝宁夏、内蒙发展。先不去说两地贫瘠,能否支撑西北军发展,只要看解放军夺取甘陕的时机手段,就知道这支军队,不可能放任冯玉祥在北部坐大。双方势必会爆发冲突,但当下穷途末路的西北军,会是如日中天的解放军的对手吗?答案不言自明。

    所以,就算李虎臣、卫定一、李蔚如他们不满,也不可能只身去投西北军,北洋诸系更绝无可能。或许北伐的**军是个好选择,但没有了部队,在同样派系众多的国民**军中,他们也只能任人摆布,这与接受解放军的改编条件没什么两样,还不如留在西北。作为强大的新生势力,这时候投身解放军,个人的发展空间其实更大一些。

    半月时间,解放军如旋风般横扫陕西全境,战果虽还未具体统计清楚,但综合一封封战报,大致可以计算出,此次攻陕解放军俘虏、收编的镇嵩军、北洋军、西北军及土匪武装,应该有十四万之众,上下出入不超过一万人。按照以往的甄选比例,这十四万人中,符合解放军招收标准的大概会有十二万,保守估计,有参军意愿的将超过八万人。

    在西安周边,镇嵩军的俘虏就有近八万,另外,可供收编的西安守军与甄士仁、张九才的部队,加起来也有一万五千人。这些已经过甄选,并确定了各俘虏及士兵的意愿,其中愿加入解放军的有六万,愿加入陇东集团的有两万,其他一万多人不是选择遣散回乡,就是身具吸食鸦片等恶习,需要另外处置。

    八月三十一日,陕北、陕南方面的统计数据已经出来。陕北井秀岳的第八十六师,有八千人愿加入解放军,受宣传单影响,几乎所有投降的陕军都做了同一选择;而陕南,在吴新田部和俘虏的土匪中,有参军意向的有两万多人。

    这样一来,十四万俘虏、待编部队、在押土匪中,选择加入解放军继续扛枪吃饷的人,竟达到了九万之众。这个数字虽大,对吴安平却完全无压力,就算再多几十倍,他也养得起。于是,他下令各部来者不拒,将九万人全部招入军中,并要求将原有编制打散,重新划分成了三十个新兵团。陕西原有的军事体系就此彻底瓦解,任谁也别想再掀起风浪来。

    但这还远未足够,吴安平同时下令,解放军驻陕部队在九月十五日前,在陕西民间再征召二十一万新兵,将解放军作战部队提高到四十万。各县即将组建的地方守备营,属于另一套体系,将另行征召,其新增兵力并没有计入其中。

    这次征兵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为配合将来扩军,吴安平命令各部立即扩充指挥体系,由排到师每个层级,各部主官都要选出两位副手,互相交流经验,不断学习提升,以备扩军之用。

    如果加上改编的九万陕军,这一轮扩军将达到三十万人,是目前解放军总兵力的三倍,这实在太过疯狂,左纯庵、安柄朝都提出了反对意见,甚至余铁鹏、余大成都向西安发来电报询问,生怕是电文翻译错误。

    不过,吴安平的理由也很充足。

    首先,他认为,陇东集团不缺钱、不缺粮,制式武器及新装备在新兵结束训练前,也能够补充完备。冯玉祥穷得叮当响都能拥兵二十万,没理由以陇东集团好上无数倍的条件,以后还要打以少胜多的战役。以后解放军不但要在武器装备、弹药补给、作战技能上压过敌手,还要以多胜少、以众欺寡,不给敌人留任何机会。

    其次,目前解放军近十万部队中,已有近六万是从原甘军转化而来,再加上九万陕军,就有十五万属于旧军队体系出身。虽然这些人并非不可信任,但如果从民间征召大量新兵,将旧军人的比例稀释,相信更有助于提高战斗力及提升凝聚力。

    第三,解放军有钱有粮,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而陕西有一千多万人口,征召二十多万新兵,并不会抽空青壮,贻害民间。

    相反,这二十多万新兵,就代表二十多万家庭,按一家四到五口人计算,一个士兵每月三十银元的军饷,足以使其家境好转。这就是说,这次征兵将直接影响到一百多万人,使这些人的生活摆脱困境。很显然,这对恢复陕西凋敝的民生,将起到极为正面的作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