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幕拉开之政党(2 / 3)  铁幕1925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的力量推动其发展。依靠引擎的力量,他有信心在二十年之内,使民国无论经济、军事、文化力量都居于世界巅峰,当新生代国人成长起来后,无论到时候施行什么政体,相信都不会导致国家的再次衰落,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实现自己抱负了。

    无论哪一个政党,在自己的纲领中,都会标榜以人民利益为重,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无不如此,但事实怎样还在两说。人民代表大会拥有最高权力,体现人民权益,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点,必须使民众真正意识到自己拥有这些权益,并主动去行使权力保障权益,成为政治的主人,而非强人政治或党派政治的奴隶。

    人民觉醒权力意识,并形成社会共识,按历史自然发展,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初步达到,但夏听白认为,吴安平可以主动去塑造民众的这种意识,从而加速社会共识的形成。塑造的途径有三种,一种是在施政中体现,一种是在律法中体现,但最有效最主动的应该是第三种,通过建立政党来引导新思潮的产生。

    以吴安平的实力,一旦组建政党,极有可能力压国共。这会产生一个附带的好处,能够促使两党的政策发生偏移,摆脱过于极端的部分,向民权及民生方向靠拢。

    所谓民族、民权、民生并不是三民主义才有,当前各个政党都有这当面的内容,可以算是一个共同纲领。而吴安平所说的民权与民生,也与三民主义的民权与民生略有不同,其具体内容是后世的提法,层次更高,涉及更广。而民族主义,从历史发展看,短时间内依靠国共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吴安平才可能在几年内将之提前实现,还在民权及民生之前。

    组建政党必须要有一个纲领,而吴安平试图使用的纲领,就是后世所谓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却发现无法照抄,因为其理论是由共产主义理论衍生而来,只是适应时代发展,淡化了共产主义色彩,而被称为达尔文式资本主义。这其实已经说明,后世的执政党已经意识到,不管什么主义都只是一种手段,“实事求是”四个字已经说明问题。

    没有理论就没有思想凝聚力,吴安平同样想组建这样一个政党,但无法照抄共产主义理论,就得另外寻找理论嫁接,自圆其说。但他是没有这个本事的,当前时代的政治理论泾渭分明,都贴着共产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标签,这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那就只有从后世找,而他对后世理论也不熟悉。

    最后还是夏听白绞尽脑汁之后,将实事求是的实用主义思想,嫁接在了后世极为著名的一个理论上,在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之外,形成了吴安平所组建政党的独有思想。

    这个理论便是由美国人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的,后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需求层次理论,即所谓的马洛斯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关于五种五层需求,马洛斯认为:五种需求从低到高逐级递升,但次序并不固定;某层需求满足,另一层需求才出现;多种需求未满足,首先满足迫切需求;某层需求满足,高一层需求会显示出激励作用;某层需求相对满足,就会向高层次发展,追求更高层次需求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而相应,已基本满足的需求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在后世以从事管理及营销工作的人最为熟悉,对于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及如何投顾客所好,这一理论可以做出指导。同时,在搞好人际关系方面,它的应用也很广泛,所有公关公司都会学习并使用这个理论。

    不过,马洛斯只是心理学家,并非政治家,需求层次理论也并非政治理论,要将之拿来做政党纲领,照搬显然不行,必须先将其改动一番,才能做到完美嫁接。

    第一步,夏听白先改动了各层次需求的基本含义。

    在马洛斯看来,生理上的需求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等几项。夏听白将内容扩展到出生、死亡、健康、反屠杀等,组成基本生命权。

    安全上的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等。夏听白换以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及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组成基本自由权。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包括友情、爱情、性亲密等内容。夏听白换以物权、债权、继承权、知识产权,成为生命权及自由权的延伸,组成财产权。

    尊重的需求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夏听白换以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荣誉权,组成荣誉权,同样为生命权及自由权的延伸。

    自我实现的需求包括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等,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