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二零章 风云上海滩(13)(2 / 4)  铁幕1925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信,西北王的建议,你觉得可行么?”

    蒋介石深吸一口气,缓缓睁开双目,眼神透出难以掩饰的疲累。

    “这......”

    “有话但说无妨。”

    白崇禧想了想,苦笑着说道:“吴安平的建议虽过于幼稚,不大行得通,但既然其已表明态度,我们就不能不有所回应。”

    “我脑子很乱,现在还没理出头绪,你要有想法,只管说出,我们参详参详。”蒋介石对白崇禧的看法表示赞同,实际他的苦恼也正在此。

    白崇禧答应一声,一边皱眉苦思,一边组织语言道:“吴安平似乎认为,上海的事态全由我们掌握,所以有‘手段舒缓’之劝,很显然,这位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北王料错了情形,如我们真能全盘掌握上海,就不会非走清党这一步险棋了。”

    “自总司令二十九日命临时市政府暂缓办公后,中共因武汉中央已明令认可,对此有强烈不满,一直在强调抵抗的必要。据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虽仍坚不同意中共的提议,但已明示上海中共中央,不要武装纠察队交出武器。这些工运分子既拥有枪支弹药,又足够狂热,根本不可能向我们轻易低头,实际不见些血,根本就清不了党,分不了共。”

    蒋介石赞许道:“健生此言不差。这信中表述的其他一些看法,还称公允,但唯独在清党一事上,吴安平竟认定,是我故意要杀个血流成河。娘希匹!他吴安平都能看出此举对我党之戕害,尤大过对共产党,莫非我竟看不出么?”

    白崇禧微笑附和,其实内心却不以为然,他自知蒋介石此话半真半假,并不尽实。

    据说虞洽卿及上海商业联合会,准备向蒋介石提供六千万大洋的财政援助,条件即是“必须从国民党中清除共产党”,而且事成之前,只能拿到首批三百万,只有随后把事办漂亮了,才会接着给。

    这两天,三百万银元已经到账,蒋介石虽知六千万只是画饼,而且此后必将受到江浙财阀的牵制,但为解决财政困难,也只有咬牙朝前迈步。而对江浙财阀来说,能杀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自然更好,面对这种情形,蒋介石会否受其影响,故意杀戒大开,还真不好说?实际这六千万银元的画饼,确实也是促使其武力清党的另一重要原因。

    不过这件事,白崇禧不愿多说。新桂系嫡系第七军,也指望从这笔财政援助中得到好处,他自然不能自断财路。

    顿了顿,白崇禧又接着道:“我个人以为,清党行动,倒不妨依吴安平的建议,手段缓和些。”

    蒋介石道:“你的意思是......”

    白崇禧不确定道:“交浅言深,必有其因。我等与吴安平并无打过多少交道,至多曾派张总参议到西峰做过一次考察,也不算很细致。而吴安平能骤而崛起为西北之王,必定不是简单人物,其一言一行或许都有深意。信中这些建议,若全无交情,搁一般人,则明显不会提出,但吴安平竟不管不顾提了出来,反见其确有与革命军联合之诚意,为推进北伐,我觉得不妨故意做些姿态出来。”

    “这妥当吗?”蒋介石狐疑道。

    白崇禧笑道:“其实,我们的主要目的只在分共清党,只要能达成这一目标,即算圆满,能否灭绝赤化,反在其次。况且,汪兆铭就在上海,他在党内威望甚高,其态度我们不能不重视。他既然认为武汉诸人,非不可理喻,一意另寻良策,提出三点应急办法,我们便需不偏不倚,为自己先留些余地。如果我们能做些退让的姿态,既可堵吴安平的嘴,又能让汪兆铭无话可说,这岂非两便?”

    蒋介石默然不语。其实,这两日清党行动虽一直在紧锣密鼓进行,但他的态度仍不能说很坚决,始终存有顾忌,而其中最关键,便是顾忌汪精卫的态度。

    汪精卫被武汉中央从国外迎回,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很显然是有意针对蒋介石,想限制他的权力。蒋介石虽然气愤,但慑于汪精卫在党内的威望,不得不主动放缓姿态,甚至发表通电,声称自己今后将“专心军旅,戮力北伐”,而“所有军政、民政、财政、外交诸端,皆须在汪主席指挥之下,完全统一于中央”。

    蒋介石当然不甘心,但他也没料到,汪精卫早不回晚不回,恰在这时意外从国外回到上海。受此影响,他不得不放慢与共产党破裂的脚步,将清党之准备暂行延搁。

    汪精卫是孙中山遗嘱的起草人,广东时期曾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虽因“中山舰事件”被蒋介石借机赶走,但他威望甚高,又被视为左派领袖,只因反感蒋介石的独裁作风,国民党许多人及共产党便力邀汪精卫回国,并在武汉中央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将汪精卫缺席选为国民政府主席,没想到他四月一日竟已乘船抵达上海,这自然对国民党右派的清党主张构成很大压力。

    为逼迫汪精卫让步,蒋介石紧急召集吴稚晖等几位监察委员秘密开会,通过了弹劾共产党案,决定提请各军警机关,将辖区内的共产党员分别看管监视,不准自由活动。随后,蒋介石、吴稚晖、李石曾、蔡元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