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一章 荣誉第一师(2 / 3)  重生之民国岁月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谈判近两年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终于在南京签署了。自中东路事件后,曾一度断绝,而后又举步维艰的中苏关系终于得到了缓和。其实,这个条约的签署,国民政府的大员们也是心知肚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华国东北,同时也威胁到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共同的敌人促使中苏两国重新接近,尽管起初双方还不信任,关系举步维艰,但是自从去年德日签署了《共同反共产国际条约》后,苏联的态度马上就变的积极起来。意在让华国拖住远东的霓虹军,以保证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安全。

    虽然,两国的政治体制不同,以蒋中正为首的主战派内心更倾向于英美等国。但是,在这个英美等国抛弃华国的危难时刻,《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让内忧外困的国民政府好象是抓到一根救命稻草。特别条约中规定:倘两缔约国之一方受一个或数个第三国侵略时,彼缔约国约定在冲突全部期间内对于该第三国不得直接或间接给予任何协助,并不得为任何行动,或签订任何协定,致该侵略国得用以施行不利于受侵略之缔约国。而且苏联政府也明确表态将向华国提供物资援助。

    所以,尽管在今天上午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沦陷,但是在晚上的会议上,蒋委员长还是意气奋发,宣称一定要坚守国防线半年以上,打击日寇的同时,好好让英美等帝国主义看看华国不是好欺负的。

    会议结束后,蒋中正单独留下了军政部长何应钦、大本营管理部长张治中、副总参谋长白崇禧、侍从一室主任钱大钧以及军委会铨叙厅厅长林蔚等一干要员。

    淞沪会战进行了两个多月,虽然上海沦陷、华国守军被迫后撤国防线,从战役的角度来讲是场失败的战役,但是从战略层面上,淞沪会战粉碎了霓虹军在开战初期叫嚣的一个月占领上海,三个月迫使国民政府投降的计划。而且淞沪会战截止到撤退,共计消灭霓虹军达十万人,尽管从中含有水分,但是也极大的打击了霓虹军的嚣张气焰。七十万大军浴血奋战,论功行赏是必须的。

    首先对三十六、八十七、八十八三个德械师,宋希濂、王敬久和孙元良这三名黄埔嫡系分别升任七十八军,七十一军,七十二军军长,同时兼任下属三师的师长。淞沪会战承担压力最大的左路军副总指挥罗卓英升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在罗店和松江表现都非常出色的六十七师师长黄维接替罗卓英升任第十八军军长,晋中将军衔。

    最后,与会的巨头们同时把话题集中到淞沪会战中,功劳最大,消灭霓虹军人数最多,唯一保持不败战绩的独立二十旅上。应该说自从独立二十旅从罗店撤下来之后,已经扩编为一个拥有三个甲种团和一个补充团的加强旅,这在国家所有旅建制的部队中是头一号。而且,旅长沈修文又非常年轻,资历也仅仅是中央军校第九期毕业。官至上校旅长就已经超过了很多黄埔三、四期的军官。

    但是,独立二十旅在松江的战绩和沈修文帮助军政部联系到美国辉瑞制药公司,得以进口大量的盘尼西林,拯救了无数受伤士兵的生命,如此大功又不能不赏。

    与会的各巨头在对待沈修文和独立二十旅的问题上意见不一。再要论功行赏,无非是独立二十旅扩编,沈修文晋级。但关键就是沈修文才二十五岁,升任上校旅长不过才两个月,再升就是将军了。二十五的少将,就是在大革命时期也是非常少见的。

    因为扩编的都是中央军,升官的又都是些嫡系将领,但是他们桂系的二十一集团军又不争气,尽管心里不舒服,也不好争什么,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独立二十旅能取得如此战绩,张治中是打心眼里高兴,毕竟他是沈修文这匹千里马的伯乐。但是考虑到沈修文将来的发展,他也不希望沈修文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主动提议可以授独立二十旅一个荣誉称号,对有功人员颁发勋章。

    这时,军政部长何应钦笑呵呵地说道:“我同意文白的意见,授独立二十旅荣誉称号。不过,在对于沈修文的问题上,我们可不能因为他年轻、资历浅就和其他有功将领不同看待。我建议授沈修文青天白日勋章,晋升少将。”

    作为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对于沈修文联系到美国辉瑞制药公司,得以进口大量的盘尼西林是相当感激的。而且他很清楚蒋中正的心思,对沈修文是相当器重的,这样一位军界新星,晋升将军那是迟早的事。提议晋升沈修文少将军衔,将来也可以在沈修文面前卖个好。

    不过,尽管如此他也没提独立二十旅扩编的事,一个将军头衔无所谓。但是扩编却是非同小可,沈修文虽然不属于陈诚派系,但也不属于他的派系,而且还有个沈修德身居中枢,深受蒋委员长的器重,随着沈修文的崛起,说不定这沈家两兄弟又会自成一系。当年的陈氏兄弟和后来陈诚不就是依仗着老蒋的器重才脱颖而出的吗?基于这样的心理,何应钦尽管内心对沈修文十分感激,但又不得不防。

    何应钦这话,倒是让蒋中正十分高兴。尽管表面上蒋中正经常做出一副唯才是举的样子,但是“黄、陆、浙、一”一直是他心中的用人标准。北伐中,他依靠何应钦、顾祝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