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就地休整(修正错字,无更新)(2 / 3)  长风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定国实在不象话,柳镜晓干脆下了死命令:要结婚可以,可首先得把部队带出来再说,只有柳师长点头验收通过了,蒙团长才能正式结婚。

    这才惊醒了蒙定国,他一方面日夜吃住在炮兵团,整天带着部队拉练,一边赶紧筹集聘礼,准备尽早完成人生大事。

    困扰柳镜晓的问题还有川军的思乡情绪,湖北陆军第一师确实不错,全新的笔挺军装,这刚制成的上好军鞋,还有新皮带、新背包,武器也是第一流的,就连军饷也比自己的川军要多上不少,可这一切怎敌得上那淡淡的乡愁,宜昌虽好,终非故里,加上补进来的川军士兵又没有巩固过,逃亡实在为数不少。

    虽然再次从川军俘虏补充了一批进去,可柳镜晓也知道关健还是要巩固下来,一方面加紧宣传工作,一方面加强戒备,折腾了半个多月才算是正式巩固下来。

    可剩下的俘虏也不能再补入部队了,川军的二百万元和美人当然也不是毫无代价的,当初柳镜晓和川军谈判的时候,川军就已经要求柳镜晓发送全部俘虏和缴获的武器弹药。

    可已经吃进去的就不能吐出来,川军转口要求柳镜晓发还其余的俘虏,双方那个二百万元的协议实际就包括就这批俘虏和武器弹药。

    武器方面好说,川军的主力装备是火绳枪和二磅炮,这些货色反正定边军都看不上眼,全部发还就是,剩下的三磅、四磅、六磅火炮和一部分滑膛枪,定边军保留了大部分,一部分陈旧不堪用的武器也一并发还川军方面。

    俘虏方面也好办,萧迪吉挑走的八千人全是精壮,柳镜晓补入部队的这六千人也全是体质既好又能吃苦耐劳的青年士兵,个个正当壮年,上下都很满意。

    至于挑剩下的川军俘虏,尽是些老弱病残,即使有个别精壮,也是因为好吃懒做,被部队退回来的,因此柳镜晓并不在意。

    不过美人不到手,怎么能还交最重要的俘虏,川军方面催促了好几次,柳镜晓都要求先送美人再交俘虏,川军才终于送来两位美人。

    别看徐如冰在川中四大美人才名列第四,那容貌比之沈纤巧可真是毫不逊色,在枕席更是无限风情,至于另一位美人,柳镜晓一见面就觉得当年海陵王的“天下绝色妻之”当真是至理实言,可是这位美人的身份,当真是让柳镜晓哭笑不得,一时半会还真弄不上chuang去。

    美人到手之后,柳镜晓也用沈家的船队送回两千俘虏和一笔军火,现在沈家的船队在川中威风极了,没有人敢拦,加上这批货物又是事关川中各系的本钱,自然是一路顺风。

    自流井的食盐只能用沈家的船才能运到鄂西销售,现在川盐在鄂西一带排挤淮盐,将淮盐赶出了市场,一批安徽商人找柳镜晓诉苦,可柳镜晓觉得,这川盐济楚也不错,平时这盐商没半分钱子孝敬自己,可这川盐就不同,只要经过柳镜晓的防地,每担食盐自动进贡二角现洋,这个月下来,足够发一个团的军饷了,何况沈纤巧家中在这方面也能得利,这不是一举两得。

    四川方面现在觉得柳镜晓镇守鄂西,倒十分合乎川人的味口,自流井的食盐销量虽大,可一直以来都是供大于求,库存食盐达十几万担,盐民失业很多。历史上虽然有过“川盐济楚”的先例,可湖北全省却是淮盐的销区,淮盐又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因此川盐向湖北出口一直很受到限制,一年不过千余担而已。

    可柳镜晓现在驻守宜昌,川盐只管向湖北出口便是,不管数量,只要是沈家的船队,柳镜晓师一律放行,销售则有柳镜晓的部队保护。

    皖商重利,湖北盐价始终居高不下,民众苦不堪言,而现在来了一批低价而高质的川盐,鄂省民众欢呼不止,纷纷抢购川盐,而川盐在柳镜晓的保护之下,非但行销鄂西,就连鄂北湘南的商人也纷纷来宜昌购买川盐。

    川盐品质较淮盐为佳,价格却比川盐低了一截,商人重利,虽有皖商的垄断,可现在柳镜晓的招牌在两湖一带十分好使,只要一听说是柳镜晓的货物,各位师旅长自然是愿意放行。

    有些商人干脆是湖南的各位师旅长派来的,盐税一直控制在湖南省府之手,是省政府非常重要的一项经济来源,各位师旅长虽然不敢明目张胆扣留盐税,但私下作些食盐生意弥补一下军费还是可行的,只是一直没有渠道从川中弄到大批食盐,现在镇守鄂西的柳镜晓既然放行,还有什么好怕的。

    盐是人民日常必备品,两湖一年能销盐上百万担,这生意自然就十分兴隆,自流井库存的十几万担食盐销售一空,又召回了许多盐民,没日没夜地生产。

    不过日后给了川盐重重一击的,也是柳镜晓。

    不过现在柳镜晓只管收钱,不管其它,唯一的意外就是最后一位美人居然姗姗来迟,让柳镜晓等得心焦。

    这时候武汉方面和陈云杰方面都派人要求柳镜晓加入自己这一方,柳镜晓就以“拖”字诀应付,凡事“唔……直系很好……鄂系也很好……”,被人逼急了,柳镜晓来一句:“莫打仗,莫打仗……凡是和平为好……和平为好……”

    中国人最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