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5章 纷争、大水灾(2 / 3)  回到明朝做千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她家中遭了灾,真是报应,当然表面上,她们还是会劝慰几句。“哭嚎个屁。”

    刘明安今年五十多岁,神情粗犷,头发半黑半白,满脸的虬髯,正是一副老军汉的样子。此时他不耐烦地大声斥责道:“你那大哥一家如果算是安份良民的话,这天下间,便没有不安份地人了。这些年中,老子替他们一家搽了多少屁股?他们有今天的一切,都是自找地。”

    “老爷啊……”

    刘氏还要哭诉,却被刘明安一记耳光甩在脸上:“哭丧个球,哭得老子心烦。”

    刘氏被这一记耳光打得呆了一呆,半脸,她号啕大哭起来:“我不活啦……”掩面冲进了内屋内,立时内屋是一阵鸡飞狗跳。余人忙跟进屋内劝慰刘氏。

    厅内静了下来,半响,才传出刘明安恨恨的声音:“黄来福……”

    京师,文渊阁内。

    刚才的那阵大雨,己经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一阵风吹进文渊阁内,夹带进一股雨雾,也带过一股凉意,让阁内众人烦闷的心。也清凉了一些。

    内阁首辅申时行负手站在窗前,看着阁外被雨水洗过后地清幽景色,耳中听着窗外雨水敲打屋檐地声音,神情似乎是痴了。

    “阁老,阁老?”

    户部尚书王遴轻唤他道。

    “哦,继津啊,是什么事?”申时行回过神来,回到了案桌前。

    “这苏、常等地要求赈灾的奏折,阁老如何看?”

    前些日,内阁得到奏报。苏、松两府发生大水,淹死数万人。几天后,内阁又得到奏报,苏、松、常三府以及浙江宁波、绍兴二府濒海地区又发生大风雨,海溢。伤害庄稼,淹死人畜不计其数。这些天,当地地官员就是拼命地上奏折,要求户部拨款赈灾!

    “户部能拿出钱来吗?”申时行叹道。

    王遴脸有难色:“今年各地夏税还未解上来,这苏、常各地如要赈灾,怕是需要几十万两银子,户部要掏这么多钱。怕是有困难啊。”

    申时行长长地叹了口气:“苏、常、宁波等地,向为大明的课税重心,今年遭了灾,这税收不上不说,还要出钱赈灾,今年国库,看来又要亏空了。”

    二辅、礼部尚书许国冷笑道:“不止这些。这些灾祸一来。怕各地那些小臣们,又要争先攻击我们这些内阁大臣了吧。”

    大明的传统。每有灾祸,各地言官便借机做文章,以为自己赢得清名,以前言官们喜欢攻击皇帝,不过自从黄来福大丰收的事后,对在万历帝身上的火力,便大大减弱。但对在申时行和许国等阁臣们身上的火力,却是大大加强。

    这不,前些时间,福建按察佥事李便上疏劾论申时行十大罪,意指申时行钳制言路,纵家人宋九通贿纳京卫经历,私收辽东总兵官李成梁贿金等事,要求皇帝治申时行的罪。

    李之疏呈上后,因前些时间许国上疏万历帝,恳请禁止各地小臣攻击内阁大臣,万历帝依了他的奏折,告诫六部和都察院,不得再出现各地小臣诬蔑大臣者,否则将重治不贷。

    依这份上渝,李绾被革职为民,这也让申时行和许国等人,更是成为天下文官们的公敌。

    此时听了许国地话后,申时行冷笑了一声,不屑地道:“一帮卖直鼠辈,理他们作甚?”

    “也是。”许国呵呵一笑。

    一旁的户部尚书王遴道:“阁老,还有这份奏折,您怎么看?”他说的是山西镇总兵等人,弹劾五寨堡守备,三堡治理使黄来福的事。

    “哼,意料之中,老夫早知道,只要一开矿,当地就会出事,这份奏折,并不出老夫的意料之外。”

    申时行拿起奏折看后,淡淡地道。

    王遴笑道:“总兵弹劾守备,也是天下奇闻,依阁老之见,此事该如何处置呢?”

    申时行道:“现在皇上对那五寨堡守备很是上心,这个事,便看皇上的意思吧,将疏论副本转于那黄来福,让他上疏自辩。”

    “这黄来福做事倒是上

    东暖阁内冬暖夏凉,此时一阵大雨后,更是凉风习习而来,让人心情舒畅。透过雕花的窗格,万历帝看着窗外的千树浓阴,一湾流水,自言自语道。

    依大明发达的锦衣卫系统,关于太平庄当地,黄来福和刘家冲突的事,没过多久,便置于了万历帝地案头。对于此事的评价,万历帝认为黄来福是实心用事,忠于国事的表现。

    其实万历帝虽处深宫之中,但天下之事,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也早己明白,眼下大明各地的矿产,己经被人瓜分分毕,只要有矿产地地方,就有当地的势力。各地官员之所以不赞成开矿,其实也是怕惹事上身的心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对于黄来福敢对太平庄地头蛇开刀的魄力,万历帝颇为赞赏。况且事后,黄来福的善后处理也是可圈可点,事情在当地己经完全平熄下来。黄来福这种果断灵活的处事能力,给万历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此,此时在心中,万历帝己经决定支持黄来福,如果他做得好地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