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明码标价(2 / 2)  民国立志传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支持暗杀袭击认为只有如此猛药,才能改变现在的敌我形势,唤起革命者的决心。

    对于目前“讨袁”的正面作战,黄兴已经灰心丧气了,那些独立的省份在讨袁问题上摇摆不定,今天站在这边,明天站那边,搞的人心惶惶,将士们不知所措。徐州会战时,驻守南京方面的部队迟迟不响应,现在北洋军打到江边了,浙江、福建、广东、湖南的援军留影子都没有,如果不是杨洪森起兵,打了一个大胜利,稳定住了南京的人心,这摊子早就垮了。孙中山仍旧反对任何形式的暗杀活动,这让黄兴感到很绝望,作为党的领导人,三民主义的信仰者,他无法站到孙中山的对立面,所以他只好出走上海。

    宋教仁对黄兴的离去深为担忧,现在南京表面看起来不错,实际上政府要员都出走上海。至于那几个驻防南京的将领,黄兴在时还能镇住他们,黄兴一走他们对孙中山的指示阳奉阴违。

    孙中山此时自我感觉特别好,尤其是在得知杨洪森全歼倪嗣冲后还去了慰问电。

    对于南京的防务孙中山的意思是从安徽调一支部队过来。宋教仁提出了两个问题:杨洪森手中是否还有机动兵力?从安徽抽调部队加强南京一线的防御是否会影响到安徽的战局?

    孙中山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杨洪森。

    对国民党杨淇森实在太了解了,南京如果丢了,估计他们就要全部转移到日本办公了。杨洪森命令驻扎在芜湖的王天培部奉命开赴南京。同时向孙中山提出建议,其中包括:撤换江苏都督程全德,改由柏文蔚接任;出兵浙江驱逐朱瑞;夺取上海及驻沪第二舰队的控制权。

    程全德是讨袁态度不坚决,打掉程全德是为除去后顾之忧。浙江朱瑞虽表面严守中立,实则居心叵测,驱逐朱瑞可以增加一个稳固后方。夺取上海控制兵工厂革命党就有了充足的弹药供给,有了第二舰队的支援,长江就成为北洋军不可逾越的屏障。只可惜杨洪森的三点建议孙中山只采纳了一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