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风波(2 / 2)  民国立志传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愤怒的孙中山决定辞去国民党理事一职返回国内,这招丫地实在是太狠了,包括黄兴在内的高层人士不得向孙中山妥协。

    孙中山认为社会人民党的那套入党审查制度不错,预备党员制度太有创意了,尤其是那套民主集中制度他很欣赏。总之,孙中山想把杨洪森在社会人民党的那套较为成熟的东西给嫁接过来。可是黄兴等人却不能苟同,对于服从孙中山一人命令,搞专政表示异议,认为党员入党并非为某一领袖服务,而是效力于革命事业。孙、黄矛盾渐显,有感于孙的强硬态度,黄兴以治病为借口走人,而孙中山则另立山头。

    对于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之事,杨洪森表现的积极主动,安惠民在上海致电孙中山,传达了杨洪森急切期盼社会人民党与中华革命党两党合并事宜,希望孙先生回国后共同决断此事。

    孙中山此时还在为很多老同志不愿加入“中华革命党”之事表情耿耿于怀之时,听闻杨洪森希望与新生的“中华革命党”合并,精神为之一振。

    “中华革命党”的组建让国内的国民党一下分成两派,其中宋教仁、谭人凤、柏文蔚等人明确表示拒绝加入。

    杨洪森为此与宋教仁进行了时长谈,宋教仁同意对现在国民党进行二次改组,而杨洪森的意思是推倒了重盖,至于党派的名字可以继续沿用“国民党”。

    杨洪森与宋教仁一个崇尚专政,一个致力于要民主,杨、宋的矛盾顿时公开化。

    随即以宋教仁、谭人凤、柏文蔚为首的反对派在安徽政治生活中不断受到排挤。杨洪森更是以“实行真实的三民主义”为口号,将国民党分成两派,即左派和右派。

    拥护、服从孙中山领导的是左派,与之相反的就是右派。

    《挺进报》上刊登青年革命军人的“炮轰反革命右派集团的宣战书”,在社会上掀起风波。虽然报纸上没有点名,但是谁都知道,反革命右派集团的暗指就是宋教仁,谭人凤、柏文蔚等人,这些人都是明确表示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党”。

    宋教仁、谭人凤、柏文蔚等“右派”军政要员受到剧烈地冲击,他们不得从较敏感的工作岗位的退出来,但是杨洪森却表现出了身为革命者的伟大胸怀,对他们进行了适当地留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