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2 / 4)  民国立志传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的新经济政策导致美国经济持续恶化,加上中、日贸易谈判以及中、朝、日三方对话失败等多种原因的影响,日本经济陷入恶化。日本经济恶化的推动了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进一步发展。右翼势力称中国偷取了日本的经济繁荣,中国是日本经济萧条的元凶。为了转移内部压力,右翼势力将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中国,就算女人生不出孩子,那都是中国人造成的。

    看到这些汇总的材料,杨洪森准备继续加火,促成中、日之间的战事提前爆发。

    日本首相田中倾向于侵入中国,但其在内部长的提议遇到了巨大的阻碍,为此他愤而辞职。接下来,日本政坛开始动荡不安起来。

    在国际贸易持续减少,中美贸易不断下滑的时候,中俄、中德的贸易却在大幅度增涨,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

    30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报告出来后,国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中国经济依然强劲,同时指出第二季度的经济增涨预测为14.5%。

    这让邻近的大日本国感到非常的心里不平衡,是他们本来扭曲的心理变的更加扭曲。

    日本新首相再次派代表来华就双边贸易进行谈判,日方希望中国政府推动自由贸易的发展,撤除贸易保护限制,中方认为日方也应做出同样的姿态,日方认为中国必须停止对日本的倾销活动,否则他们不会撤除贸易保护,谈判因此陷入僵持。

    没有日本,中国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依然可以找到好买家。由于日本的贸易保护措施,中国对日本出口大幅下降,中国的农产品开始进入东南亚,中国的工业原料不断输入俄国。受此影响,日本国内米价开始走高,而日本企业由于不能得到足够的原料,开工率逐渐下降,破产企业增多。日本的国民经济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不管日本军方如何鼓噪,政党依然控制着政府,他们依然没有对华诉诸于武力的打算。

    然而,一些忠诚的“爱国”者们私下的开始了频繁的大串联。

    杨洪森现在正关注着欧美的经济情况,美国工业生产尤其是重工业生产缩减严重,作为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标志的钢铁、汽车和建筑等行业的衰退明显,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失业不断攀升。美国的国内问题非常的严重,他们应该没有精力过于国际事务。然而,英国的经济情况较美国要好的多,他们有着广阔的殖民地,另外比起美国高效率的工业,英国这辆老爷车则要慢的多,这让英国可以从容的面对这场危机。杨洪森想知道如果由中国挑起战事,英国对于远东干涉将到何种程度。

    1930年7月20日驻扎在南朝鲜的爱国军人发动了“爱国运动”。

    远在美国的杨雅诗在7月23日美国报纸上读到了日本于7月20日夜日本驻朝两个师团突然跃过三·八线对侵入韩国领土,与韩国人民解放军展开激烈交火。至23日时止,日本政府仍未向韩国宣战。

    日本不宣而战的卑劣作法引起了留美韩国人的不满,他们在驻美日本大使馆前进行了示威抗议。

    英、美敦促日本立即撤军。

    日本内阁此时从7月20日起就已经乱成一团,下层军官又胡乱行事。关于是否宣战内阁争吵不休。从20至23日的战果来看,朝鲜军队被打了节节败退,日本的先头部队已经攻至汉城。在没有得到内阁和军部的进一步指示前,日本驻朝鲜的总督对参战的两个师团进行增援,使得战争的规模和人数进一步扩大。

    日军直捣黄龙的战法让韩军顿时陷入混乱之中,韩国政府向中国提出战术指导。

    中国政府于23日对日本发出警告,“如果日本进攻平壤,中国立即对日本宣战。”

    中国外交部的措辞非常强硬,这让日本高层就是否全面拉开战事犹豫不决,但是在朝鲜半岛上英勇作战的日本军人却勇往无向。

    日本发动进攻的借口很烂,即三·八线的帝国军人失踪,要求到韩国一方内搜寻。

    韩国边防军没有理有同意,日本随即展开进攻。韩国边防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利用韩军短暂的混乱,日军进一步扩大战果。

    担任此事军事行动的主攻部队为关东军,他们被中国军队从东北赶到北朝鲜,接着又被赶到了南朝鲜,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们都在舔着旧伤。半年前他们加强了关东军的武装,并且谋划起北上计划。这是一次巨大的赌博,如果成功他们不但能血洗前耻,而且还能成为日本新一代的英雄。

    作为关东军参谋部对整个战事进行了反复的推演。

    1930年下半年,由于经济形式日本内阁正在进一步计划削减军费开支,军队中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涨,但军人对于推翻现政府的意见不能统一,关东军等顺势将矛头指向中韩。

    “看来我们将很快夺取平壤。”

    “韩军与中国军不同,我们要在中国军队参战前,取得更大的优势。”

    “平壤是韩国的首都,其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重大,我们要不惜一切的夺取他。根据情报部门的报告韩国国君、首相等政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