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七章 哀郢怀沙(1 / 2)  医心方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午后,春风扶暖,叶声细细,一缕琴音顺着暖风漫开,在崎岖嶙峋的山石间盘旋不休。

    景玄从书案前立起,循着琴声的来处,默然听了一会儿。

    “主,此为怀沙院方向。”黄遥搁笔,将帛书晾干,小心叠起,收入重锦囊内,压在一旁。

    景玄点头,他自然能够分辨声音的来处,“何人鼓琴?”

    黄遥思索了一下,“或为墨医忧。”

    将医沉和解忧安置在怀沙院是景玄亲自安排的,他不可能已经忘了,至于抚琴之人……那少年身后背负琴囊,自然不作他人想。

    “不该。”景玄阖眸,静心聆听。

    那琴曲凄凉哀婉,如有涛声拍岸,一叠盖过一叠,诉尽绝望之意。

    但再仔细地去体味,在这悲伤的背后,却是一种淡泊高远的意味。

    彻骨的悲凉,是曲子本身的情绪,而背后那种淡泊,才是抚琴人的心境。

    “主何出此言?”黄遥回忆着方才那少年的所言所行,他年岁极少,但言谈举止甚至高过普通士人,这样的少年,即便奏出这般悲凉的琴曲,又有什么可奇怪的?

    “臆测耳。”景玄不知如何说出内心的想法,摇了摇头。

    走入院中,山玉兰洁白宽大的花瓣缓缓坠下,落在草丛内,不时泛起一声闷响,惹得人越发彷徨无措。

    他并不缺乏果断,否则当初便不会出动剑卫在洞庭搜寻解忧,但如今面对一个与她肖似的少年医者,他却不敢妄动了。

    不仅因为如今的医忧乃是楚墨一员,更因为他身上那种淡然仙逸,如同野鹤一般的风致。

    他怕自己一个不慎,便轻轻易易将这样美好纯净的东西给毁了。

    景玄长舒口气,不论是否寻到解忧,他要做的事情都不能搁置下去。

    这一族的恨,一国的恨,不会随着时间消逝,反而越加磨砺越加清晰。

    “黄公,厉门塞何如?”

    “尚无虞也。”黄遥从袖中取出一轴羊皮卷,展开来,上面绘着荆楚地图,景玄口中的厉门塞,位于西南之处,原是楚国为了防范西南夷而设置的关卡,如今却成了阻拦秦军深入瓯越搜捕楚流亡贵族的屏障。

    “冥阨、大隧、直辕三塞在北,不可为也。东有昭关,西方扞关,东北有符离塞,南有无假关,郢都之南尚有木关……”景玄将朱笔圈出的几处关隘看了一遍,“郢都有重兵,不可为,无假关为楚墨据点,秦不敢犯。”

    如今偏安瓯越蛮夷之中,如何夺回故地?

    无假关素来为墨者聚集之处,兵家要地易守难攻,秦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墨家为敌,从未对无假关进攻。

    厉门塞接近西南之地,尚未被秦攻下,成了秦入瓯越的最后一道可突破的屏障,同时也是他们重入荆楚的唯一一点倚仗。

    若失厉门塞,便是全盘的倾覆,再难反击。

    “固守厉门塞,另遣数人暗中夺取扞关,控制昭关。”景玄作出了部署,扞关与昭关距离苍梧相对近一些,若是这两处也能处在楚贵族的控制之下,之后便可见机行事,一举夺取木关,重回郢都。

    “传书庄、蓝两氏,符娄屈、靳两氏,招摇昭、项、伍三氏,以为商议。”

    “喏。”黄遥真心实意地拱了拱手,退回书案一侧书写文书。

    景玄虽然年纪不大,身上这种足以调遣千军万马的气度却教人不得不佩服,何况他还是看着景玄长大的人,知道他早年仰慕族叔景差,因此将一颗心扑于辞赋之上,于兵法虽有涉猎,终不免纸上谈兵。

    如今能做出这样完善的部署,独当一面,已是不易。

    因此,虽然景玄百般不愿相信族中长辈殉国而死,亦不愿接受旁人过高的礼节,他仍是坚持唤他一声“主”。

    “遥即可传书。”封好帛书,黄遥纳入袖中,向景玄告辞。

    看着那一领落拓灰衣消失在草木之后,景玄重重叹息,“惟愿荆楚得安……”

    黄遥是士人,懂兵法,亦通晓治国之道,若不是受父亲之托,本可西入秦国,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而不是和他一道困居山野,殚精竭虑,既要图谋重入郢都,又要躲避秦兵搜查,困窘不堪,襟抱难抒。

    能得一名有识之士如此追随,真是一生之幸。

    重又步入院中时,景玄听到怀沙院内传来一道弦歌: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声音浅淡,带着轻微的沙哑,倚着琴曲的节律贴唱,无法辨别男女,只让人觉得那声音温和淡泊,像带着清心静欲的力量一般。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惟党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但这诵的,分明是屈子的《怀沙》篇!

    《怀沙》是屈子《九章》之一,据说是屈子投江之前的绝命书,《九章》之中余下的几篇,如《橘颂》、《思美人》、《悲回风》等,其实都是朝中文人士子哀悯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