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4章 黄州阴谋(2 / 3)  1908远东狂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真的全面开打。中国的赢面只怕连一成都不到。那些热血青年或许可以说是阅历欠缺不懂军事。可是这位总司令却也为何显的如此卤莽?安庆首义兵变黄泥港九江易帜湖北光复。革命路上的每一步。总司令走的都是那样的正确。可却在日本的态度上是如此的让人法理解。难道他真有把握日本不会扩事态吗?

    为此。吴振汉不止一次的委婉劝总司令。希望他能见好就收。不要彻底激怒日本人和英国人就连远在四川的蒋方震蓝天蔚也拍来电报劝说。但遗憾的是他们的进言没有起到效果赵北依然我行我素。所做的唯一让步只是解除了对汉口

    界的“武装监视”。以免将英国人彻底推到日本一此。下属们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部队里的反日情绪持续发酵。看着越来越多的反日报纸在湖北境内公开发行。谁也不知道这场由日本人自己挑起的反日运动会走向何处。更猜不总司令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如果说是为了唤醒民众的。未免太过冒险了些。

    虽然高级将领中的分人并不赞同这种唤醒民众的方式但总司令的威信是不可质疑的毕竟。这是军。不是茶馆下级服从上级是铁律。这是共和军的信条。也是战斗力的保证。没人胆敢向铁律发起挑战。更何况。基层官兵坚定的站在总司令一边。誓与略者血战到底甚至还自行发起了“日作战请愿”活动——————这当然是时政宣讲员的功劳。

    对“蕲州惨案”的强硬应对措施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总司令的权威也进一步提升了总司令激进革命势力中的威望。或许这是一个整顿部队的好机会。那些高级军官必须认真考虑一下何去何从了。

    “这个你大可放心。层军官里已经没有同盟会的人。高级军官中虽然有一些。但是此时此刻。他们也不会屁股决定脑袋。再说了。在蕲州问题上。我是有分寸的。洋人说我是狂人。只是看到了表面。并没有看到我的实质。”

    赵北|电报纸撕。将手一扬。纸片随风飞舞。

    望着那些随风扬的纸片。吴振汉仔细品味着总司令的话。

    没等那些纸完全落的。一名参谋骑马赶来。到了堤下翻身下马。又拿来一封电报。

    赵北嘴角笑。将电报转交吴振汉。说道:“又是一封同盟会的通电。不过这一次却是在支持咱们共和军。跟上一封电报完全是两个立场。”

    吴振汉皱着眉头。沉吟:“如此看来。同盟会不是铁板一块。不过。两则通电都没有具体的署名。却也不知是否是他人假冒同盟会的名义。”

    “同盟会就是一个革命大杂。以前清没倒的时候还可以团结起来。现在满清一倒。失了共同的敌人。各派势力分化。所以出现不同的立场和声音并不奇怪。既然没有署名。就当它是假冒的好了。”

    赵北坦然一笑。向远方望去。看见一队马正朝这边过来。举起望远镜一看。顿时有些恼火起来。

    那是一队共和军的官兵。前的是两个背着步枪骑兵。后面跟着一竿。抬滑竿的也是共和军的士兵。那支队伍人数不多。就是一个排的样子。

    共和军里官兵关系融洽。虽然纪律很严。但士兵的位高。赵北绝不会允许有军官如此欺压兵。此时看到那滑。颇感异。不个军官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让士兵抬自己。

    待那支队伍走近了些。总司令才看清。那顶滑竿上坐着的并不是军官。而个金发碧眼的洋人。而那走在滑竿边的洋装男子正是汉阳兵工厂总办沈凤铭。

    赵北虽觉奇怪。但也没有挪步。就站在江堤上。与青年下属们一边讨论中国工业建设问题。一边等着那队士兵过来。

    等他们靠近江堤。赵北才带着手下迎了上去。向沈凤铭问道:“仪亭。你怎么跑到黄州来了?是不是兵工厂出事了?”

    前段日子。因为赶工。汉阳兵工差点发生爆炸事故。好在督办刘庆恩处置妥当。这才没有耽搁武器生。

    “没。没出事。”

    沈凤铭抹了把额头汗。解开上衣领口。指了指滑竿上的那个洋人。说道:“我是领着他来的。他有一封信要呈给总司令。”

    “他是。”赵北扭头望去。见那洋人正用一口|脚的中国话吩咐士兵把滑竿放下。

    “这位是柯尔夫先生。德国技工。兵工厂下属钢药厂的洋匠。革命军杀到武汉的时候。他避到租界去了。前天才回到厂里。面见刘督办。说有一封极重要的信要呈给总司令。刘督办不敢怠慢。就命我领着他乘船到黄州来了。”沈凤铭说道。

    赵北心念一动。伸出手去。说道:“柯尔夫先生。你好。我是共和军总司令。请问有何贵干?”

    柯尔夫面无表情的与总司令握了握手。用那口|脚的中国话说道:“我是信使。给将军阁下送一封信。”说完。从口袋摸出封盖了火漆的信。交给赵北。

    赵北拆开信一看。然信封上写着德文。可信里却写着很工整的中文。都是些客套话。是那落款让人眼前一亮。原。封信竟是德国侨商联合会写来的。由汉口领事转交。而眼前的这个柯尔夫正是德国领事派来的信使。

    “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