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0章 各有所(2 / 3)  1908远东狂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弃赵北的准备,不然的话,也不会坚持将委员长的任期从五年改为两年了,对于联合阵线里的宪政派来说,赵委员长就是一个过渡人物,他的主要使命是将联合阵线送进国会,占领国会,而这之后,就轮到宪政派们来做主了,毕竟,他们想要的就是宪政,而不是“军政”或者“刮政”他们要自己做主,而不是让实力派替自己做主。

    袁世凯的北洋集团是实力派,他崇拜的是军政,所以,联合阵线才不得不将袁世凯作为主要敌人,并团结上共和军实力派集团,共同遏制北洋势力的膨胀。

    但是这种联合的前提是南北不打仗,如果因为国会选举的事情而导致一场大规模内战的话,是违背宋教仁和他的追随者们一直追求的那行。宪政jing神的,如果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政治上的分歧的话,那么要国会何用?要联合阵线何用?宪政,讲究的就是一个协商、妥协,通过议会上的口角之争来避免战场上的你死我活。

    何况,无论这场战争是北方获胜还是南方获胜,都将威胁到宪政目标,北方胜利,则北洋势力将变得不可遏制,那就根本没有宋教仁这帮宪政派的立足之地了,如果南方胜利。那么,赵北赵总司令的威望将达到一个更高点,而他手里的军事力量也将更为强大,那么谁能制约他呢?在军事上获得胜利之后,赵北还会将国会放在眼里么?谁又能保证他不会成为另一个袁世凯?毕竟,人都是有野心的,这个野心来自于对利益的追求,而对利益的追求正是人类的天xing之一。

    赵北固然是革命党人出身,而且也是已故领袖陶成章推举的政治联盟党魁候选人,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一个基本事实:赵北是个人,一个有着雄厚军事力量的军事强人,他不是圣人,他也有缺点。

    所以,在宋教仁等宪政派议员看来,如果能够避免南北大打出手的话。或许可以在国会的事情上对袁世凯做些让步,无论如何先维持住这种南北之间的平衡局面,不使任何一方通过战争的胜利坐大,只有这样。才能使国会真正的发挥作用。哪怕只是很小的作用。

    无奈,宋教仁无奈,他的同志们也无奈,这个时代本来就是军事强人的时代,对于手无寸铁的宪政派来讲,他们只能在不同的实力派之间玩平衡游戏,在夹缝中将宪政理念深入国民的思想之中,期待着若干年后国民意识的觉醒。

    所以,宋教仁到了bei jing,见到了袁世凯,想以自己的努力挽回局面。避免南北内战,也避免国会成为战争胜利者手里的橡皮图章。

    或许是见宋教仁没有橱舌,袁世凯淡淡一笑,请宋教仁陪着他上了辆总统府的四轮马车,向南海居仁堂行去。

    居仁堂是袁世凯接见外国使节、主持国务会议的地方,在这里与宋教仁会谈,他的用意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尊重宋教仁现在的地位,并不因为南北军队的调动和对峙而轻视了这位同盟会元老。

    到了居仁堂,袁世凯与宋教仁并列坐了上前,两人的手下随员分列左右落座,双方先是客套了一番,很快就转入正题,就南北局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此次大总统派遣北洋军大举南下。据说是为了演习,不过依宋某之见,此次北洋军南下,似乎还另有深意?”

    宋教仁打开天窗说亮话,现在南北双方明明已经剑拔弩张,可是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仍然在坚持“军事演习”的说法,这种怪异景象不仅让中国百姓大开眼界,就连外国人也颇感惊讶,不知道双方会不会不宣而战。

    “自从革命以来,南方各地匪情严重,此次北洋军南下,演习固然是目的之一,然则顺便扫荡各地土匪,却也是另一目的。昨ri传来战报。许州、洛阳一带的土匪已被肃清。当地百姓夹道欢迎官军,“簟食壶浆,却也不是虚言,这些地方的百姓可是被土匪祸害得不轻。”

    袁世凯的话倒也干脆,不过这颠倒黑白的本事也让宋教仁长了见识。

    许州是奋进会豫南军事委员会驻的。洛阳郊区驻扎着同盟会员刘镇华的部队,这都是联合阵线的地盘。现在北洋军打着剿匪的名义进驻,这就是说,北洋或许已找好了开战借口,那就是“剿匪”

    看起来,有必要将联合阵线最后的和谈条件亮出来了,而这个条件是宋教仁与张寒、黎元洪、黄兴等人商议出来的,尚未报与委员长知道。也没有提交委员会表决。

    “请大总统慎重时待军事。国会选举,联合阵线赢得多数议席一固然是全体崇员的努力和国民的信任,但也离不开大总锐引入持,虽然国会参众两院均由联合阵线控制,但是今后的施政方面,联合阵线不会刻意与大总统作对,对油大总统提名的内阁成员,只要不是前清矗吏、昏聩之徒,国会绝不为难,也绝不否决名单

    宋教仁说得恳切,但袁世凯只是淡淡一笑。

    “宋先生的话是你自己的意思,还是联合阵线的意思?北洋之中,不少官员均出身前清官场,要想在北洋里找几个没做过前清官员的人来。还真不容易。”

    袁世凯这也是打开天窗说亮话。直接告诉宋教仁,他的内阁成员将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