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4章 南北之间(下)(2 / 3)  1908远东狂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既然徐参谋一路奔波,咱们毅军也不能怠慢了贵客。来人啊,找几个能喝酒的军官,再找几个清绾人。陪着徐参谋乐呵乐呵。”

    完,将手一挥,几个戈什哈不由分说,上来就将徐树铮架了下去。

    等徐树铮走后,那几个躲在屏风后的幕僚们走到姜桂题身边,其中一人说道:“军门,这个徐树铮辛辛苦苦跑过来,军门为何不向他先亮亮底?前几天过来的那个共和军信使可是许了一堆好处,现在袁世凯也派人过来,若没交代过好处的话,又凭什么叫咱们毅军给北洋卖命?”

    另一个幕僚也说道:“是啊,现在南北对峙,已经打起来了,偏偏看上去两边旗鼓相当,军门夹在南北之间,哪一边得军门之助,哪一边的赢面就更大,如此一来,军门正可趁此良机捞足好处。”

    姜狂题微笑不语,接过一名侍婢端上来的清茶品了几口,这才慢吞吞的将他的主意说了出来。

    “光景,光景。诸位啊,这买东西还货比二家呢。若是卖东西的面对面站着,想把东西舆那就得看看谁的价钱公道,现在一个北洋,一个联合阵线,都想向老夫卖他们的东西,偏偏老夫不急着买。老夫想让他们见个面,叫他们明白。他们手里的东西是一样的,老夫到底会买谁的东西,就看谁的价钱公道了。这个徐参谋不是去吃接风宴了么?那好啊,把那位共和军的信使也请过去,叫他们在宴会上见个面,说说话,如此,还怕他们给不出公道的价钱么?”

    这个主意看上去不错,当下人人谀词如涌,虽也有人觉得不妥,但姜老帅积威之下,又有谁敢搅了众人雅兴?

    于是,共和军派到凤阳的密使胡模也被邀请到了凤阳一间豪华酒楼。与袁世凯派到凤阳的全权代表徐树铮坐到了一张酒桌上,在陪酒的军官、幕客们的引见下,两人相谈甚欢。当然,至于他们心里转着什么主意,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了。

    就在共和军的密使与袁世凯的全权代表把酒言欢的同一时发,在安徽邻省江苏,一个高级军官也正在做着艰难的抉择,他必须在南北之间摆正自己的位置,稍微走错一步,那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个高级军官就是汤乡铭,民国zheng fu海军部代理总长,江防舰队

    令。

    自从奉命进驻浦口以来,汤乡铭就一直在浦口坐镇,本来打得主意是以不变应万变,但是随着一位老仆人的到来,他的心境立刻变得激荡起来。

    那位老仆人是汤家的老管家。汤化龙、汤乡铭兄弟都是他看着长大的。知根知底,同时也是忠心耿耿,汤氏兄弟可以信不过别人,但是对于这个老仆却是很信任的,所以。汤乡铭也毫不怀疑由管家带来的这封汤化龙的信的真实xing。

    何况,这封信确实是汤化龙的亲笔信,汤氏兄弟朝夕相处了那么多年,在同一盏灯下寒窗苦读了那么多年,这对方的笔迹倒也是认得的。

    在信上,汤化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来说去,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幕说汤乡铭归顺联合阵线革命武装力量,武装反袁。

    阅过信后,汤乡铭迅速将那封信烧成了灰烬,然后就背着手,在“通济”号军舰的前甲板上来回的踱着步。

    “通济”号并不是一艘真正的战舰。它只是一艘练船,是海军用来练水兵、军官的,所以它在使用蒸汽机的同时也保留了全套风帆索具。在所有的舰只中显得有些落伍,不过它确实是福州船政局制造的最后一艘大型钢壳军舰,建成于甲午战争之后,到了现在已服役十多今年头。虽说不上老态龙钟,但确实已有些跟不上军事革命的脚步了。

    不过这样一艘旧船仍是现在中国海军的主力之一,由于“海探”号巡洋舰仍旧扣在共和军手里,汤乡铭现在能够指挥的大型军舰确实就这么几艘,现在因为南北战争的爆发。所有能够派进长江的江防舰队军舰基本上都来了。

    军舰的甲板和桅杆上仍在进行水兵cao练,口令声此起彼伏,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汤乡铭的思路,他仍在思考汤化龙的建议。

    是投奔联合阵线,还是继续荐北洋效力?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汤乡铭确实很难下定决心。

    对于汤化龙的心思,汤乡铭倒是能够猜出几分,那位湖南都督现在一心想做实权都督,而且还想在联合阵线里发挥更大作用,把自己的亲信安插进联合阵线庶务委员会里,如此一来,他肯定会选择站在联合阵线一边,虽然他的这斤小“湖南都督”的位子确实是袁世凯给他的。

    人,总是现实的,汤化龙也不例外。现在他在湖南,那是联合阵线势力最强的省份之一,经过前不久的湘鄂之战,湖南的君宪势力几乎被扫荡殆尽,那里成了共和军的势力范围。在那里做都督,不想听命于赵北是不可能的,这一点汤化龙明白。汤乡铭也同样体谅得。

    当初被袁世凯任命为江苏都督的时候,汤化龙也曾感激涕淋,江苏都督可是肥缺,人人眼红汤化龙的际遇。可是没等汤都督把椅子坐热,就被改任为了湖南都督,如此一来。也难怪汤化龙对袁世凯有意见了,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