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3章 倒袁(上)(2 / 3)  1908远东狂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之余向其他心腹问计,赵秉钧等人给他出了一斤,“毁陶”之计,虽然有些犹豫,不过最后袁世凯还是决定冒险,于是手下替主子奔忙了一阵,物se了刺客。

    当然,除了袁世凯之外,还有人也希望陶成章死,只不过,北洋方面并不清楚而已。

    之后,陶成章就在上海法租界遇刺身亡,国具党群龙无首,一时竟有些手足无措。

    袁世凯本以为“毁陶”之计得

    ““ri止。证打算长嘘口韦,但不料。一个让他始料未及的新变化川州了

    陶成章死了,国民党宣布解散了,但是随后,还是这帮南方革命党人,又宣布组建了一个新的政治联盟,叫做“联合阵线”由于吸收了更多的小党派参加,使其声势更为壮大,而且这个政治联盟的新领袖比之陶成章更难对付,因为这个人是赵北。

    赵北不是陶成章,他不仅有威望,而且手里有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如果让他竞选正式大总统的话。袁世凯没有把握在第一轮投票中将这个“远东狂人”淘汰出局。

    于是,北洋军开始大举南调,南北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只不过,随后“联合阵线”突然宣布不提名本党成员参加此次正式大总统选举。袁世凯这才稍微松了口气,以为赵北没有胆量挑战自己,于是下令北洋军部队推迟南下时间表,看看局势发展再说。

    但是袁世凯又上当了,联合阵线此举根本就是为了将南方军队北调而打出的烟幕弹,利用北洋军行动迟缓的那几天,许多南方部队开始向湖北、江西集中,等袁世凯反应过来之后,联合阵线的“南国破晓”行动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之后发生的事情就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那场“豫南大战”了,可以说。这场战役南北双方都有责任,只是表面看上去,北洋方面的责任更大一些。

    如累北洋在这场战役里取得了胜利。那么一切好说,把责任一股脑的推给联合阵线就行了,但是问题在于,这场战役的胜利者不是北洋。而是联合阵线,结果,事情的发展远远背离了袁世凯和杨度的初衷,不要说竞选总统了,就是袁世凯这个北洋领袖的位子也有些不稳的

    来

    而现在,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的这封电报证实了袁世凯和杨度的担心。看到北洋惨败,这北洋集团里头果然有人跳出来了,他们互相串联。看样子是打算给北洋换一位新的领袖了。

    虽然出头的是盛宣怀,但是他也明白,要扳倒袁世凯就凭他们那帮“”是做不到的,所以,他们决定通过徐世昌打击袁世凯,用总统竞选的办法将袁世凯名正言顺的挤下台去。

    如果徐世昌不宣布退出总统竞选的话,盛宣怀那帮人就算是得逞了。而这,正是倒袁派的主要战术。

    豫南惨败之后,袁世凯的威信遭到沉重一击,现在全靠这斤,“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帽子装点门面,如果再保不住总统的位子的话,他就完全没有继续领导北洋的资格了。

    民国是北洋的民国,不是袁世凯一个人的民国,这是许多北洋中人的共识,没有北洋撑腰,袁世凯根本就坐不上这个位子,而北洋当初之所以全力支持袁世凯篡清,完全走出于北洋集团的整体利益。

    无论是“武派”还是“。”他们支持袁世凯的唯一原因是他能够维系北洋的团结,并保障北洋的整体利益,如果袁世凯做不到这一点的话,他们对于袁世凯的忠诚就会减弱,哪怕是袁世凯一手提拔上来的北洋将领,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而这个利益是依附于北洋的整体利益之上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现在,因为豫南惨败的事情,整个北洋集团的利益受到了咸胁,如果想继续维持对中枢的控制的话,就很有必要将这个“罪魁祸首”踢出去充当替罪羊,改变目前北洋的这种劣势局面。

    而这,正是盛宣怀等人主持倒袁yin谋的主要原因。

    但是徐世昌与袁世凯的交情很不一般,要想说服徐世昌,倒袁派们就必须舍得下本钱,仅有金钱的诱惑是不够的,还必须利用洋人的力量。因为北洋本身就是依靠洋人的支待发展壮大的,没有英国和ri本的撑腰,北洋不可能在内忧外患中保持镇定。

    所以,到袁派通过各种关系与英国、ri本、美国、法国这四国驻华公使取得了联系小心翼翼的征求他们对于北洋“换马”的立场,在这四国中,首先明确立场的是美国公使,他立刻就向美国驻奉天总领事拍了密电,命令他尽快与徐世昌取的联系,探明徐世昌的立场。

    而这,正是徐世昌拜访司戴德的唯一原因,而据徐世昌说,司戴德本人对袁世凯并无好感,所以,美国在“倒袁”的问题上恐怕是支持到袁派的。

    因为袁世凯与英国、ri本走得太近了,美国zheng fu很不满,而且由于粤汉”汉铁路的事,美国财团已对袁世凯失去了耐心,他们希望北洋能够换一个对美国持“友好立场”的领袖,而徐世昌因为东三省铁路和实业银行的事情与司戴德关系不错。所以,美国人对徐世昌出任北洋新领袖的期望很高。

    不过,除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