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7章 左膀右臂 上(2 / 2)  1908远东狂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是那么容易维持的,更何况,这其中还夹杂了个人利益之间的‘激’烈冲突,杭州,并不是世外桃源。

    陶成章遇刺身亡之后,“浙江都督”的争夺就是杭州三方势力之间的角逐,一开始。同盟会联合光复会,抵制了汤寿潜的上任,虽然同盟会人物许崇智署理了浙江都督一职,但是同盟会好景不长,等赵北取代徐世昌做了民国大总统之后,许崇智不得不“主动”辞去浙江都督一职,这表面上看是同盟会干部高风亮节,但是实际上却也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的结果,只不过这一次,是光复会势力联合了立宪会势力,而且还有中枢政fǔ给他们撑腰,许崇智如果不主动辞职的话,他很可能被人灰头土脸的赶下台去。

    虽然现在浙江军政fǔ撤消了,名义上实行了军民分治,但是蒋方震很清楚,只要各方势力不能整合起来,那么,浙江的平静局面也是维持不了多久的,实际上,前天中枢给他的那封密电上,就一再强调了团结各方力量的重要‘性’,而这其中,又以团结闽军司令许崇智为第一要务。

    许崇智字汝为,广东番禺人氏,曾入福建马尾船政学堂,后赴日本,入士官学校,本是第一期步兵科,但因年龄不足改入第三期步兵科,与蒋方震、周道刚、曲同丰等人是同班同学,与蔡锷、吴光新、张孝准等人是同期同学,此人并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福建武备学堂教习、帮办等职,“戊申**”中,此人积极响应同盟会发动了福州起义,福建光复之后,许崇智以二十二岁年纪担任闽军总司令。可谓意气风发,少年得志。

    许崇智能够担任闽军总司令,与同盟会领袖孙先生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也正因此,他对孙先生很是忠诚,有些士为知己者死的觉悟。

    “广东事变”爆发之后,许崇智的立场就变得非常微妙了,一方面,他反对在这个时候与中枢政fǔ正面对抗,另一方面,他也不相信陶成章之死与同盟会的领袖有直接关系,他个人坚持认为,陶成章刺杀案是陈其美那帮‘激’进派所为,与同盟会无关,与领袖也无关。

    正是在这种立场之下,许崇智既没有响应同盟会高层的命令,在杭州有所动作,也没有向中枢政fǔ通风报信,相比另外几位同盟会高级干部,此人的态度可算是相当的“中庸”。

    但是许崇智自己认为自己是“中庸”之道,并不代表中枢也这么看,蒋方震收到的那封密电里,赵北就一再告诫他,如果那位许司令有什么异动的话,总统授权蒋参谋长在必要时采取“果断行动”,接管闽军指挥权,而且,赣军司令李烈钧也收到了同样内容的密电,两人合作,可以轻易解除许崇智的兵权。

    对于中枢的这个命令,蒋方震心里有些无法接受,毕竟,他与许崇智不仅是同班同学,更是知‘交’好友,对于许氏的‘性’格,蒋方震较为了解,他明白,许崇智之所以会在“广东事变”的问题上采取“中庸之道”,主要原因还在于这个人太过年轻,看事情太表面化,对于过去的领袖也确实过于愚忠了些,对于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没有切身体会。

    说到底一句话:少不更事。

    虽然蒋方震只比许崇智年长五岁,但是阅历却比他深厚许多,这不仅仅在于蒋方震当年在东三省军界里的遭遇,更在于蒋方震是跟着赵北一路走过来的,对于这位民国大总统的了解,蒋方震比许崇智清醒得多,在蒋方震看来,赵北的战略眼光之深远、政治手腕之诡诈、行事作风之果决、处事态度之灵活,都不是同盟会可以比的,跟这样一个人玩心思,吃亏的肯定不会是赵大总统。

    不然的话,赵北也不会以二十七岁年纪而主宰中枢了,试看天下,如今这个时代,比他做得更好的人能有几位呢?

    所以,蒋方震决定到杭州之后好好劝劝那位许司令,让他开开窍,让他看清楚,今后的中国是谁的中国,要想实现自己的军事强国梦,跟着同盟会走是不切实际的,只有跟着赵大总统、赵总司令走,才是军人唯一正确的选择。

    如果说河南战役打垮了北洋军的自信的话,那么,那场战役的胜利同样也增强了南方实力派军人的信心,蒋方震、周道刚、蔡锷、张孝准等等,这些人之所以选择跟着赵北走到底,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希望许崇智也能看明白这一点,赵北已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能力,这个时代的中国太需要一个这样的“全才”了,无论赵北今后会不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救星,至少现在,蒋方震、蔡锷、周道刚、张孝准这帮青年才俊是打算为赵总司令效犬马之劳了。

    上次有位记者询问赵北,现在谁是他的左膀右臂,赵北笑着说出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黎元洪,一个就是蒋方震,就冲着总司令的这份信任,蒋方震也是铁了心要做总司令的左膀右臂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