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4章 军政强人的奋斗(2 / 6)  1908远东狂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反日大起义的幕后黑手,也不能允许日本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发动武装挑衅,所以,当得知日本表演说,打算向中国中枢政府发出外交与军事威胁之后,美国政府不仅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透露了这个消息,而且,也决定派遣一支分舰队“访问”中国,并与中方进行一场联合军事演习,以此告诫日本,不要试图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否则。美国政府必不会坐视不理,当然。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也通过驻华公使,向民国大总统赵北提出了很正式的要求,要求中方尽快停止对朝鲜半岛的“反日武装分子”的支持,以此平息事态,并换取日本政府的“谅解”毕竟,美国确实无法下定决心为了中国利益与日本开战。日本的联合舰队,依然是远东地区最强大的。

    在朝鲜半岛的问题上。倒是德国的态度比较暧昧,虽然德国极力拉拢中国加入同盟国集团。为德国克当炮灰,但是同时,德国也向日本政府伸出了“友谊之手”试图利用朝鲜的反日大起义这,加赏与日本靠拢增进两国之间的关系。德国的如意算教啡甲川单,那就是,借此向日本政府示好,如果可能的话,离间日本与英国之间的关系,破坏远东海军强国与欧州海军强国的“海上同盟”为德国的总体战略服务,但是德国皇帝显然打错了算盘,日本政府没有上当,虽然伊藤博文死了,但是那些健在的日本政界元老还是看得明白的,在远东,德国的力量远不如英国强大,与德国靠拢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那将失去一位实力强大的盟友,而一旦这位盟友恼羞成怒,去与中国结盟的话,日本就更得不偿失了。于是德国失算了,也正因此,德国的那位善变而易怒的皇帝陛下转而在朝鲜半岛的问题上全力支持中国的立场,甚至不惜派遣舰队远航亚洲。以恫吓的方式警告日本,不得伤害自己的远东“准盟友”至少在日本投奔德国之前,中国必须保持“领土完整、主权独立”为了不扇自己嘴巴,德国当然也不会揭露策戈,朝鲜半岛反日大起义的幕后黑手。

    至于日本为什么也不揭露这个幕后黑手,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英国不同意,而且国民也很难接受这个事实,毕竟,在多数日本国民看来,中国早已衰弱得不成样了。怎么可能策戈,一场持续两年多时间的反日起义呢?如果说中国是幕后的黑手,那么,岂不是从反面证明了日本政客的无能?所以,现在的日本政府只是含混的说朝鲜人的反日起义有“国际背景”至于这个背景到底是什么,却是打死也不肯说了,两年前,因为中国中枢政府大举派遣正规部队进入东三省“剿匪”的事情,日本政府就曾打算针锋相对的硬碰硬,但是却遭到了来自英国、美国、德国甚至是俄国的反对,于是只得作罢,结果,一场民众暴动在东京爆发,就像日俄战争结束之后的那次“日比谷烧打事件”一样,已做了充分舆论准备的日本政府被激动的国民搞得狼狈不堪,非常被动,吃一堑长一智,在没有充分的把握之前,日本政府这一次已经不敢再轻易挑动国民那脆弱的神经了。新闻检查制度在日本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这一次也帮了日本政府的大忙。

    就在这种诡异而步步惊心的国际局势掩护之下,中国国内的局势总算是勉强维持住了平静。

    赵北利用这两年的平静。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与人事安排,“统帅堂”的建立可以说是其中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之后,整顿军队、整顿财政、削藩、削山头、建立新式学校、典革教育制度、推行新文化、宣传新思想、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体系、整顿金融秩序,诸多政策、举措制订出来,并被赵大总统用雷霆手段坚决的推行了下

    。

    这种填鸭式的政策推行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副作用,比如说地方实力派的阳奉阴违、传统文化中守旧势力的反扑、不明就里的国民的观望与彷徨、军队内部当权派的暗中对抗、因为税制改革迟缓而导致的民变”这些副作用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就在这两年时间里,作为民国的大总统,赵北亲自主持,利用忠于自己的军队先后镇压了五场兵变、两次征兵暴动、十八次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五十五次边远地区的土司叛乱,除此之外,总统先生还成功的躲过了两次暗杀,其中的一次甚至发生在校场的检阅台上。

    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能阻止赵北的前进脚步,相反。赵北充分利用了这些反抗与镇压,将自己“军政强人”的形象进一步竖立起来,这既增强了他自己的信心。也增强了部下的信心,那些原本观望的人也因此而改变了立场,纷纷投奔总统这边,如今的赵大总统,已是许多国民眼里的救星,在国民看来,也只有这位强势总统才能结束乱世,还这神州大地一个朗朗乾坤,相比之下,总统先生的独断专行反倒不是那么惹眼了,瑕不掩瑜。

    在这个“救星”的光环笼罩下,甚至不用赵北自己策划,舆论界就自觉的为总统的一切行动进行辩护,比如说把乡民的抗粮暴动称之为“会匪造反”或者将镇压土司武装叛乱行动中政府军士兵的一些过激行为形容为“愤怒情绪下的报复”甚至压根否认那些过激行为。

    什么叫“指鹿为马”?这就是。当然,这其中离不开政宣委的功劳,宣传机器的特点也就体现在这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