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1章 青岛 上(2 / 3)  1908远东狂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以及随后的“内政部一号专案”风‘波’中,邹廷弼就利用自己控制的那几家报纸大造舆论,毫无保留的支持中枢立场。

    目前来讲,邹廷弼与联合阵线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他希望联合阵线永远控制国会、掌握中枢。只有这样,他的中联银才会在‘激’烈的金融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他的靠山就是政fǔ,政fǔ不倒,他就不会倒。

    上午九点正,邹廷弼正襟危坐的等在寓所客厅里,身边则站着同样衣帽整齐的几名仆人,管家则等在距离正‘门’不远的楼梯边,也是同样的严肃。

    九点零五分,‘门’铃响了起来,管家迅速走上去。将正‘门’轻轻推开,然后,一名穿戴整齐的德国人就走进了屋,并很有礼貌的立即取下了头上的那顶礼帽。

    这个德国人正是德国旅华侨商总会的会长汉纳根先生,与他一起过来的还有几名身穿海军礼服的德国海军军官,不过他们并没有进屋,而是站在‘门’外,很轻松的用德语‘交’谈着,对着邹府‘门’前的那些‘花’木指指点点,似乎是在评价主人的艺术修养。

    汉纳根跟着管家走到客厅,而此时,邹廷弼已站起身,垂手而立,面朝客人。

    “邹先生,我们可以出发了。”

    汉纳根并没有罗嗦,直切正题,作为德国胶州总督任命的“特别卫队队长”,早已从军队退役的他现在全权负责指挥一支二百人的警卫部队,民国总统视察青岛的这五天里,将由汉纳根上校全权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并指挥邹廷弼的那个“总统视察欢迎团”。

    邹廷弼也没含糊,接过管家递过去的一根手杖,然后提起手杖往‘门’口一指。

    “上校先生,这一次,是你的汽车在前,还是我的汽车在前?”

    汉纳根略一迟疑,最终决定后退一步。

    “不如这样,我们的汽车轮换着领头,昨天是我的汽车在前,那么今天,就是邹先生的汽车在前,以此类推。邹先生,您觉得这个安排如何?”

    没办法,不后退不行,汉纳根很清楚邹廷弼的‘性’格,这个倔强老头一向很重视细节问题,在如何接待总统先生的事情上。他一直表现的非常斤斤计较,这谁的汽车在前谁的汽车在后的问题还不是最关键的,实际上,也正是他的坚持,最后德国方面不得不做出了让步,将总统先生的下榻地点改到了崂山,因为在这位倔强老头看来,青岛现在是德国租借地统治中心,堂堂民国总统住在德国统治中心,身边都是德国军队,这似乎有些不妥,毕竟,这里不是外国,这里终究是中国领土,只是暂时租借给外国使用。

    其实在汉纳根看来,邹廷弼此举未免有些掩耳盗铃的味道,青岛固然是德国租借地统治中心,但是崂山同样也处于租借地“中立地带线”以内,在这里,中国军队也同样无权驻扎,所以,即使居住在崂山,总统先生身边也不能出现中国军队,这关系到德国的“根本利益”,是“原则问题”,根本就没有通融余地,所以,此次视察青岛,总统身边的卫队全都换上了便衣,届时,能够出现在总统眼前的军装只有德国军装。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在给德国胶州总督的命令上,德国皇帝陛下说得很明白,“不能让其它国家误以为德国会放弃在华特殊利益”,但是另一方面,皇帝陛下对此次民国总统视察青岛也非常重视,因为这可以看作是中德两国在“战略合作上迈出了非常关键‘性’的一步”,所以,绝对要给民国的那位总统先生留下一个好印象,如此一来,德国胶州总督不得不在某些非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上做些让步,而且为了减少自己的责任,总督先生甚至赋予了汉纳根很大的“自由决定权”,汉纳根可以在某些细节问题上做出他“自认为合适的修改”。

    在汉纳根看来,引导车到底由哪国负责,这就是一个可以由他自由决定的“非关键‘性’技术问题”,所以,他立即做出了让步,以换取邹廷弼的合作,毕竟,总统是中国人,邹先生也是中国人,他们有着同样的民族感情与国家感情。

    既然汉纳根让了步,邹廷弼也就适可而止,他也明白,在特权问题上,德国方面目前不可能做出重大让步,中国现在也只能谨慎的对待所有列强,寸土必争,但又必须戒骄戒躁。

    邹廷弼领着几个仆人出了‘门’,上了那辆德国轿车,本来他的寓所后院是有一辆豪华马车的,可是总统先生现在常把“工业时代”挂在嘴上,所以,为了迎合这位总统的审美观,德国方面特意准备了二十辆最新式的德国轿车,专‘门’用来接待总统先生。

    车队很快离开了邹府,向东北方向行驶。

    崂山距离青岛市区有三十多公里,虽然距离较远,可是由于崂山是避暑胜地,德国人早就修建了一条不错的马路,所以这一路之上也谈不上什么劳顿,等到了崂山,邹廷弼也没怎么休息,直接就与汉纳根一起巡视了那座准备用来接待总统的别墅,这座别墅是德国礼和洋行修建的,平时用来招待德国军政人员,联络感情,各种设施齐全,而且风景秀丽,现在用来接待总统正合适。

    等邹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