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5章 拉拢 下(2 / 2)  1908远东狂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际地位最终是要依靠国家实力来定位的。”

    司戴德考虑了片刻,决定还是尽快将相关细节转告美国政fǔ,而且他也决定提醒一下朱尔典,不要再抱着以前的看法了,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中国了。

    司戴德告辞离去,朱尔典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去见一见外务总长伍廷芳。

    伍廷芳是在办公室里会见朱尔典的,一见面,得知对方来意,这个满面红光的老头就向英国公使出示了一份外‘交’备忘录,这就是德国‘交’还青岛的一份意见书,内容让朱尔典非常惊讶。他原本以为德国一定开出了一些条件,比如说加入同盟国之后德国才会将青岛‘交’还中国,但是实际上,这份外‘交’备忘录上根本就没有提任何条件,显然,德国人很聪明,他们知道该怎样博取中国人的好感。

    伍廷芳坐在办公桌后,面带笑容,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位僵在沙发上的英国公使,对于公使先生现在的反应,他非常满意。

    自从清末以来。“割地赔款”这个词已经成了国人心中屈辱的代名词,胶州湾和青岛是在1898年“租借”给德国的,而德国也以青岛为据点,将整个山东纳入德国势力范围,山东就是现在的化外之地,青岛就是现在的国中之国,国家主权的沦丧,以此为最。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德国政fǔ居然主动提出将胶州湾租借地‘交’还给中国,恢复中国在这里的主权,唯一的要求仅仅只是保障德国在这一地区的商业利益,如果此事得以顺利进行的话,不仅可以立即收回山东全部主权,而且还能以此为契机,对其它国家进行游说,尽快废除中外不平等条约,如果能够做到这一步的话,不仅可以维护国家权益,更重要的是,主持此事的人也能名垂青史。

    作为一个已经有心‘激’流勇退的政客,伍廷芳庆幸德国公使在自己下野之前提出‘交’还青岛的建议,他决定趁热打铁,由自己亲自主持此事,一旦办成‘交’接,那么,将来的史书上就会留下他的名字,流芳百世。

    所以,当德国驻华公使雷克斯将这份‘交’还胶州湾和青岛的外‘交’备忘录递‘交’外务部之后,伍廷芳在第一时间亲自将这份外‘交’备忘录呈与总统,虽然当时的总统是一副‘波’澜不惊的从容,但是伍廷芳可管不了那么多,当总统批准就此事与德国方面进行磋商之后,伍廷芳立即组建了接收小组,就等德国国会正式批准相关的政fǔ动议了。

    英国公使的反应不出伍廷芳意料,确实,德国政fǔ的决定很突然。这显然会进一步使远东局势复杂化,如果德国将胶州湾租借地‘交’还给中国,那么其它国家又该如何行事呢?威海卫现在可是英国的租借地啊,威海卫租借地的存在就是为了监视德国租借地胶州湾,如果胶州湾租借地的德国军事力量消失,那么,英国政fǔ还有什么借口赖在威海卫呢?既然德国政fǔ可以提前‘交’还胶州湾,那么英国政fǔ为什么就不能提前‘交’还威海卫呢?难道英国就不是文明国家么?

    “伍先生,您知道德国政fǔ为什么会突然作出‘交’还胶州湾的决定么?”

    朱尔典站了起来,询问伍廷芳。

    “这个,可能与德国政fǔ的政策调整有关系,现在欧洲局势紧张,德国海军力量太过分散,或许德国政fǔ是想将远东地区的海军力量都‘抽’调回德国国内吧。”

    伍廷芳倒也没藏拙,一本正经的分析了一番,不过这个道理却不是德国公使说的,而是总统先生分析的,德国人的借口是“加强两国友谊”,但是对于总统而言,任何国际关系的变化都是因为利益的变化,这一点,伍廷芳深表赞同,所以此时他引用了总统的观点。

    听了伍廷芳的话,朱尔典有些诧异,他惊讶于中国人的冷静,显然,中国人也不会相信德国政fǔ‘交’还胶州湾是为了什么“国际友谊”,这种过于现实的观点显然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条件,而现在,中国人显然具备了这种条件。

    “如果方便的话,我想请伍先生带我去觐见贵国的总统先生,我想就目前的国际问题发表一下英国的观点。”朱尔典很快做出了决定。

    “恐怕今天不行。因为就在中午,总统先生已经决定,在总统府招待京津地区学生代表,他明确告诉我,在今天之前,他将不会见任何外国客人。希望公使先生能够体谅。”伍廷芳婉拒了英国公使的要求。

    “招待学生代表?”

    朱尔典立刻想起了在路上看见的那些青年学生,考虑到那位总统先生的一贯作风,朱尔典相信,这绝不仅仅只是一次狂欢活动,至于总统先生到底想干什么,这就不是他可以猜想得出的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