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9章 特混舰队 下(2 / 3)  1908远东狂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在几年之前,中国连稍微大一点的炮舰也不能自行建造,如果不是联合阵线上台执政的话,中国的造船业也不会取得这样辉煌的成绩,当然,这其中也有德国造船专家和德国技术人员以及德国钢铁工厂的功劳,所以,无论是沈鸿烈也好,海军部也罢,都对德国很有好感,海军也是积极推动中德两国结盟的重要力量,与德国海军一样,中国的海军将领们强烈的希望在短时间里改变海军的落后面貌,他们都希望中国的远洋战舰队能够像德国公海舰队那样可以扬威异域。

    当然了,理想毕竟只是理想,有的时候,理想跟妄想基本上没什么区别,现在中枢政fǔ财政虽然多少有点盈余,但是要先顾着空军和陆军,海军依然是“被遗忘的军种”,在中枢政fǔ改变目前这种“歧视‘性’的财政政策”之前,海军对远洋舰队的渴望恐怕只能停留在海军部的近海海军发展计划上了,能够拥有一批新式驱逐舰,对于海军而言,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沈鸿烈用望远镜仔细眺望着海面,他很清楚,此次出击东海,重要的不是击沉多少艘日本军舰或者商船、货船,而是能在整个战略层面上起到多大的作用,考虑到海上作战的复杂‘性’,此次出击,他的驱逐舰队携带了超多的弹‘药’,这确实对航速有一些负面影响,现在他距离预定汇合海域还有一段路,而根据总参谋部和海军部制订的进军方案。他应该在半个小时前就看见特魂舰队的。

    “司令!刚刚收到特魂舰队电报,询问我舰队现在何处?”

    就在沈鸿烈拿着望远镜东张西望的时候,一名副官拿着一封电报抄稿匆匆奔上舰桥。

    “回电,我舰队正在加速赶来,目前位置,东经×××度,北纬×××度。”

    沈鸿烈有些着急,几分钟前,他刚刚测量过现在的舰队方位,确实比预定计划落后太多,他很清楚程璧光的‘性’格,论军阶,程璧光是他的上级,论职务,程璧光是他的上司,如果因为迟到的事情程璧光对他大发脾气,他也只能忍着。

    副官急忙赶去电报室向程璧光拍发电报,而沈鸿烈则继续站在‘露’天舰桥上,用望远镜搜索着海面。

    十多分钟后,在望远镜的镜头里依稀出现了一些煤烟,沈鸿烈急忙下令做好战斗准备,驱逐舰打打日本海军的驱逐舰和炮舰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遇到了日本的巡洋舰或巡洋舰以上级别的重型军舰的话,那也只有调头撤退一条路可走了。

    幸好,那不是日本舰队,而是沈鸿烈已经在海面搜索了很久的特魂舰队,不过双方现在相距很远,必须继续向北方行驶,才能得到补给。

    为了保证航速,“鸣条级”驱逐舰采用了目前海军技术中最为先进的重油锅炉,使用重油作为燃料,这一点倒与中国的其它军舰很不一样,中国石油工业不发达,无法保证重油生产,因此,绝大多数军舰都采用燃煤锅炉,只有“鸣条级”驱逐舰采用了全重油燃料的锅炉,为了保证驱逐舰燃料的供应,海军部不仅在战前就储备了大量的重油燃料,而且也将陕西、甘肃等地区油田所生产的重油全部调到江‘阴’要塞,作为备用海军燃料。

    由于“鸣条级”驱逐舰航程有限,不可能与巡洋舰相提并论,因此,此次出击东海,那艘“鹧鸪”号补给舰装载的燃料主要是重油,这是专‘门’为驱逐舰队准备的燃料,否则的话,驱逐舰队是无法跟随特魂舰队完成这次战斗巡航的。

    从广东过来,路上消耗了一部分重油燃料,考虑到再往东走的话就进入日本军舰巡航区了,所以,必须在继续东进之前补充重油燃料,刚才沈鸿烈之所以着急,一方面是因为驱逐舰队迟到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这个燃料的事情,如果不能及时补充重油,舰队的速度将不得不进一步降低。

    终于,一个小时后,沈鸿烈率领驱逐舰队与程璧光率领的特魂舰队汇合,并在第一时间向“鹧鸪”号海上补给舰发出了“我舰需要燃料补给”的信号。

    与此同时,沈鸿烈也拍了一封电报给程璧光,就驱逐舰队的迟到作出了解释,而且也自请处分。

    程璧光的回电倒不是那么杀气腾腾,只是说了一句话“回去再说”。

    “鹧鸪”号海上补给舰调头与驱逐舰队并行,并很快将补给缆绳发‘射’到了一艘驱逐舰上,然后,一根输油管从缆绳上被驱逐舰的水兵们拉了过去,这些训练娴熟的水兵麻利的为军舰补充着燃料,但是与此同时,整个舰队的航行并没有受到影响,只是降低了航速,但是仍旧保持着航向,倒是那支从北方过来的特魂舰队跑到南边去兜了个圈,调头从后头追上了驱逐舰队,最终,两支舰队成两列纵队向北方航行。

    与此同时,“鹧鸪”号海上补给舰将搭载的那两架水上飞机用吊车调到了海面上,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水上飞机起飞训练。

    就在那两架水上飞机起飞之后,一架大型飞机从西边飞了过来,距离海面不过只有五百公尺的高度,两架水上飞机迅速迎了上去,而且所有军舰也在同一时间拉响了战斗警报,军舰上的高‘射’炮立即仰起了炮口,瞄向那架越来越近的飞机,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