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26章 安加拉1号站 下(2 / 3)  1908远东狂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一个原因,他不想在冬天冒险,当年在陆军大学深造的时候,他已被明确告之,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指挥官最好的战术选择不是进攻,而是防守,除非弹药将尽,否则,龟缩在坚固工事里等待援军将是最好的战术。

    刘复基牢记这个原则,当年在朝鲜半岛打仗,他更是对这个战术原则有着深刻的了解,他打算在“安加拉号站”应用这个战术原则。

    就在刘复基琢磨着假如敌军动进攻,他该如何防守时,却突然听见了北边传来的枪声,步枪、机关枪,甚至还有迫击炮。

    “是北边的前出阵地!那边的战斗已经打响了!”

    一名参谋站在刘复基身后。指着北方喊了一声,所有军官都向北方望去,但是能见度不佳,看不清楚任何景物。只能听见枪炮声。

    “传令!停止转运物资,所有士兵立即回阵地,准备战斗!”

    刘复基也没含糊,立刻下达了作战命令,同时也非常惊讶,布尔什维克的部队居然真的利用这雪停的时候起主动进攻,这简直是在藐视“安加拉号站”的防卫能力。

    在野战炮的轰击声中,刘复基率领参谋们撤下山丘,向“安加拉号站”据点撤退,用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才赶回指挥所,然后就得知了前线传来的准确情报。

    动进攻的布尔什维克部队大约有五千人,分成两个集群,分别由那条安加拉河小支流的下游和上游两个方向实施冲击,并且拥有小船,还有炮兵跟随,显然,这绝不是一次佯攻,而是一次总攻。

    谁也不知道那个布尔什维克的指挥官到底是怎么想的,居然想在这种交通条件下起总攻,别的不说,那些炮兵的移动恐怕就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半人深的积雪,连战马都会陷住,何况是在冰天雪地里行走的士兵了。

    现在防守据点的总共两千多人,那些去森林收集木柴的部队因为路远。未必能在敌军赶到“安加拉号站”之前及时赶回,因此。刘复基和参谋们制订的防守方案就以两千人的兵力为基础,考虑到敌人是从北边过来。那么,重点的防守区域就在北边阵地。

    “叟加拉号站”是由木制堡垒构成的一处军营。建在一座高地上,地势较高,可以居高临下控制附近的旷野,而且军营外层还围了一圈木墙,木墙脚下设有地堡和射击孔,这种防御工事虽然抵挡不住重炮轰击,但是对付一下缺少重火力的步兵也是绰绰有余。

    考虑到敌军的炮兵远远落后于前头的步兵,刘复基特意派出一支部队监视军营侧翼,并潜伏在森林中,同时将己方炮兵分散布置在高地上,并在敌人赶到之前进行了火力试射,确定了炮击坐标。

    布置妥当之后,剩下的就是等敌军过来了,这一等就是好几个钟头,到了下午两点钟,进攻方的部队就靠近了“安加拉号站”与此同时。刘复基派去森林伐木的那支部队也赶了回来,双方几乎同时接近堡垒,因此,“安加拉,号站”最先打响战斗的不是木墙前的开阔地域,而是靠近森林的那片丘陵地带。

    经过长途跋涉,动进攻的布尔什维克部队已经筋疲力尽,本来是想赶到丘陵地带稍事休整的,但是没想到却突然在这里遭遇敌军,而同时,堡垒方向的炮兵也开了火,在两面火力夹击之下,最先赶到丘陵地带的布尔什维克部队迅被击退,撤向后卫部队,一边就地防守。一边等待炮兵部队赶到,同时也承受着来自“安加拉号站”的炮火攻击。

    站在“安加拉号站”的一座了望塔上,刘复基将战场的形势尽收眼底,对于布尔什维克部队的顽强战斗意志,他是非常佩服的,但是同时也认为对方指挥官是个草包,在明知己方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却仍然死守不退,这简直是在谋杀己方士兵,不过考虑到目前俄国布尔什维克部队的实际情况,似乎也不难理解这种战场形势,现在布尔什维克部队的许多指挥官其实就是以前的沙皇军队的军官,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称呼,过去叫“军官”现在叫“指挥员”虽然称呼换了,但是既然素质还是那个素质,那么,也就不必奇怪他们会将当年沙俄军队里的那一套僵化陈旧的指挥原则拿来继续使用了。

    根据从恰克图转来的情报分析,刘复基知道,现在的俄国苏维埃政权正在组建一支新的武装力量,据说战斗力相当强,不过眼前的这支敌军部队似乎没有接受过类似的改造,这从那僵化保守的战术就可以看出来。

    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五点钟,天快黑了,那支布尔什维克部队渐渐支撑不住,而且炮兵部队始终没有赶到战场支援,在这种情况之下,进攻方的指挥官终于决定面对现实,宣布停火,同时竖起了白旗,派人向防守“安加拉号站”的远东军团指挥官投降。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投降,刘复基一时有些难以置信,追问之下。才从那名接洽投降事宜的军官嘴里得知,那支布尔什维克部队之所以选择今天动总攻,不仅是因为今天没有下雪,而且也是因为他们军营里的补给即将用尽,自从数千名援军赶到之后,军营里的物资短缺情况就很严重了。尤其是食品,只能再支撑几天时间。所以,指挥官决定冒险动进攻。如果拿下“安加拉号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