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33章 赤色黎明(2 / 3)  1908远东狂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于是点了点头。

    “如果您方便转告的话,总统先生,我非常愿意听您转述那封关于俄国内战形势的电报。”

    赵北说道:“那封电报是从我国驻俄使馆拍过来的,根据电报上的报告来看,现在鄂木斯克战役已经结束,苏维埃政府丢掉了鄂木斯克那座关系重大的城市,而且占领鄂木斯克的并不是沙皇政府的直属军队,而是捷克军团,现在,捷克军团已经正式宣布效忠于沙皇政府了。”

    “对于这个消息,我非常遗憾。不过我也可以告诉总统先生,捷克军团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等苏维埃军队休整完毕之后,就能迅击败那些捷克叛徒,而且还会重新占领鄂木斯克,然后迅向东进军,对沙皇余孽和君宪余孽进行无情的军事扫荡,坚决将一切阻挡历史前进的反动势力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卡拉汉迅品出了赵北话里的真正意思。于是这反击也立刻开始,而且他也相信,这位“远东狂人”不会听不出他话里潜藏的潜台词。

    说完,不等对方回应,卡拉汉将手里拿着的一封未拆封的信交给了赵北。    “请总统先生先看一看这封信,这封信是苏维埃政府外交人晏委员托洛※  亲挚信,在我离开彼得格勒芒前亲年交到我的千嘱我一定要亲手将这封信交给总统先生,并请总统先生务必看一看信里的建议,我们苏维埃革命者相信,在反对帝国主义这一点上,我们两国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利益共同点,如果我们能够联合起来的话,可以迅取得打倒世界旧秩序的辉煌胜利!”

    “托洛茨基?就是那位“二月革命。期间曾被英国政府扣留的托洛茨基先生?这封信是他亲笔书写的?”

    听翻译将卡拉汉的话翻泽出来之后,赵北略有些惊讶,作为一个熟悉近代史的历史穿越者,他当然听说过这个“托洛茨基”的名字,而且也知道,这个人是历史上那场十月革命的实际主持者之一,不过现在既然历史已经变得面目全非,那么,这场九月革命到底是否也是由托洛茨基实际主持,赵北却是不清楚了。

    在得到卡拉汉肯定的答复之后,赵北立刻拆了信,交给翻泽,然后请卡拉汉与他一起走进饭店,在晚宴正式开始之前,他决定先在会议室与这位苏俄政府的外交特使深谈一下,同时也让翻泽将那封满是俄文的托洛茨基亲笔信翻泽给他看。

    信不长,但是内容却相当的具有煽动性,在这封信里,托洛茨基不无夸张的描述了一幅欧战结束之后世界帝国主义世界的恐怖景象根据他的描述,在欧洲战争结束之后,欧洲列强将立刻重新关注亚州和远东地区的局势,并再次掀起瓜分亚洲和远东地区的狂潮,为了避免被列强瓜分的下场,中国最好的选择是与苏维埃俄国进行全面合作,甚至有必要结盟,以共同对抗帝国主义的威胁,掀起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革命

    对于这封信的内容,赵北只是淡淡一笑,作为一个历史的穿越者,不可能把握不住历史大势,与苏俄合作或许确实有可能改变历史大势,但是这种可能性却非常低,赵北不会冒这个险,而且他也很清楚,托洛茨基的那个“世界革命”的主张也不会实现。毕竟,列强的力量太强大了,即使是赵北也没有信心正面挑战,只能趁着欧洲的战乱形势浑水摸鱼,如果欧洲战争真的结束了,赵北将立刻韬光养晦,怎么可能参加这场“世界革命”呢?

    “总统阁下,对于托洛茨基同志的建议,您的看法是什么呢?。

    卡拉汉注意到了赵北的表情,于是迫不及待的问了一句。

    “贵党所主张的革命事业。我个人深表理解,对于俄国人民正在遭受的战争痛苦,我也深表同情。不过有一个基本事实还请阁下转告托洛茨基先生,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网刚开始工业化,既不是对抗列强的盟友,也不是举行革命的社会,目前,我国最需要的不是革命理论,而是解决国民衣食住行等问题,以及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国家实现初步的工业化,在一个农业社会里,我个人认为,是不能实现你们所主张的理想社会的。

    另外,我认为,如果贵党确实有打碎国际旧秩序的信心的话,倒不如将目光放在东欧地区和中欧地区,因为那些地区不仅与俄国距离最近,而且也在欧洲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与折磨,那些国家的人民急切的渴望一场改造社会的革命,而贵党的主张显然适合东欧地区与中欧地区。

    关于这一点,我也想写一封信,请卡拉汉先生在回国的时候转交给那位托洛茨基先生,告诉他,这是我对欧浙战后形势的一点分析和看法,我这个人,别的本事没多少,但是若论战略眼光,自信心还是有的。而且,我也同时会给贵党领袖写一封类似的信,使他明白,中国目前并不是敌视苏俄的,我们之所以参加国际干涉,只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避免远东地区的战乱蔓延开去,最终导致局势糜烂,不可收拾。关于这一点,还请贵党领袖谅解

    赵北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卡拉汉的问题,同时也解释了一下此次出兵干涉俄国远东地区的用意,当然,这只是外交辞令,苏俄方面肯定不会单纯到相信他的这个解释,实际上就连卡拉汉也认为,中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