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64章 核桃夹子行动(2 / 3)  1908远东狂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目标,准备发起攻击”

    陈惟志终于下定决心,准备发起攻击,但是目标太小,而且速度太慢,“猫头鹰”能否击落对方,陈惟志心里没有多少底,毕竟,直到目前,他的战绩仍然是零,从空军的标准来看,他是一个真正的菜鸟。

    陈惟志加大了“猫头鹰”的飞行速度,很快就追上了目标,并在雷达的引导下将座机与敌机保持在了一条直线上,由于目标不是轰炸机,那门斜装在飞机背部的机关炮派不上用场,那么就只能使用安装在机头的那四挺航空机枪了。

    “哒哒哒……哒哒哒……”

    几本o个长点射过去,雷达显示屏上的目标立刻开始掉高度,并且很快从雷达显示屏上消失了。

    陈惟志驾驶飞机,降低了高度,与领航员睁大眼睛在地面上搜索,但是搜索了半天也没有看见任何燃烧的可疑目标,很难说是否击中了目标,或许只是击伤,那架苏联飞机很可能迫降了。

    带着一丝不甘,陈惟志驾驶飞机回到高空,准备再次搜索目标,而这时,他收到了来自指挥官的命令。

    “空袭已经结束,所有护航机返航。”

    无奈之下,陈惟志只能带着一丝遗憾踏上了归程,而回到基地之后,他才得知,他发起的攻击是“猫头鹰”在空袭当晚发起的唯一一次空中攻击,而陈惟志是否击落目标则成了一个永久的迷。

    “暴风”机群卷着暴风而去,“猫头鹰”也鸣叫着飞走了,基辅的夜空终于恢复了宁静,但是地面上的城市已经面目全非了。

    ……

    夜航是非常危险的,列达诺夫大尉用他的遭遇证明了这一点,就在他乘坐的教练机起飞之后不久,这架飞机就在漆黑一片的天空中遭到了一架中国空军“猫头鹰”式夜间战斗机的攻击,虽然苏联飞行员拼命驾驶飞机完成了紧急迫降,保住了飞机,但是当飞行员降落之后才惊讶的发现,坐在后座的那名列达诺夫同志在刚才的空中攻击中被中国战斗机的机枪子弹击中,当场殉职,万幸的是,列达诺夫用手铐连接的那只公文包完好无损。

    飞行员战战兢兢的提着列达诺夫大尉的公文包,好不容易在一座集体农庄借到一辆拖拉机,驾驶拖拉机赶回了基辅,将这只公文包交给了上级,然后,上级再将这只上了锁的公文包交到了乌克兰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同志的手里。

    赫鲁晓夫第一时间将列达诺夫阵亡的消息报告了莫斯科方面,并积极准备再派飞机送列达诺夫的随员赶去莫斯科,但是考虑到列达诺夫的遭遇,为了保证原始文件的安全,斯大林最终改变了最初的决定,他命令赫鲁晓夫将“列达诺夫文件”整理成文字,通过密码电报拍发到克里姆林宫,由斯大林亲自过目。

    在列达诺夫随员的监督下,赫鲁晓夫亲开了列达诺夫的那只公文包,取出一只铁皮盒子,打开盒子,却是一卷已经冲洗完毕的微缩胶卷,一共二十张照片。

    赫鲁晓夫非常惊讶,他不清楚这些照片上的内容是什么,他担心这涉及莫斯科的高层斗争,他希望由列达诺夫的随员将这些照片上的内容整理成文字,但是遗憾的是,那些随员也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所以最后,众人还是决定共同承担风险,于是,通过一架电影放映机,这些微缩胶卷被投影到了办公室的电影幕布上,直到这时,赫鲁晓夫才明白“列达诺夫文件”到底是一份什么性质的文件。

    这是一份由苏联驻外间谍通过特殊渠道弄到的绝密文件,文件内容涉及德国、意大利、中国,实际上,这份文件正是由德国元首、意大利领袖、中国总统三人共同起草和签署的,文件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

    第一,关于非洲势力范围的划分。根据这份文件,中国将承认德国和意大利已在非洲所取得的利益,而作为交换,德国和意大利也承诺不向亚洲寻求领土扩张,同时两国也向中国做出承诺,保证南部非洲的“独立与自由”,不向非洲大陆的赤道以南地区寻求领土扩张,但是作为交换,亚洲各国必须保证对德国、意大利的战略物资的供应,而这一供应将建立在正常的国际贸易基础之上。

    第二,关于三国对苏联的联合作战问题。根据文件签字各方做出的承诺,如果“亚细亚解放阵线”与苏联的战争持续到1941年的话,那么德国、意大利将加入对苏战争,最迟,德国将在1941夏天之前做好对苏战争准备,届时,德军至少将动员起两百个师,从东欧地区向苏联西部领土发起进攻,同时,意大利将在海军的掩护下在黑海的克里木半岛发起登陆作战,届时,意大利的登陆部队还将得到来自土耳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支援,而中国空军和海军也将为登陆作战提供保障,这个夹击苏联的战略被称为“核桃夹子行动”,目的在于灭亡苏联,并瓜分苏联领土。

    这份文件的内容实在是太让人震惊了,以致于赫鲁晓夫半天说不出话来,在场的所有人中只有一个人对此表现平静,这个人就是代号“齐齐科夫”的佐尔格,他本来是打算与列达诺夫一起去莫斯科,但是因为交通工具的问题而滞留在基辅,实际上,佐尔格早就考虑到了“列达诺夫文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